![]() ![]() |
古诗两首(苏版10册) |
作者:裴小静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31:4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课后6个词语。 2、能说出课后练习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3、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来背一背关于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诗人的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的《古诗两首》,我们来学习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二、学习《游园不值》 导入:同学们想去公园看春天的景色,却没有去成,一定很扫兴。 宋朝的叶绍翁没有看到美丽的景色,却写了一首诗,这就是《游园不值》 1、初读指导。 ①学生自读古诗,读准读音,标出停顿符号。 ②指名读,相机正音。 2、精读明诗意。 ①交流难理解的词。 值,遇到。应,应该。怜,爱惜 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 ②齐读并想象诗意。 ③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④指名讨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上,轻轻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不住的。一权红杏悄悄地探出墙头来。 3、悟诗情。 ①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游园遇不到主人时心情如何?看到那枝红杏时心情又如何?他想到了什么?(板书:失望——快慰) ②创设情境(看插图,听音乐)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朗诵诗句。 指名表演、背诵。 指名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4、体会写法。 诗人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了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了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配乐齐诵全诗。 三、作业。 1、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2、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绝句》 导入:在宋代诗人志南和尚的笔下,春天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绝句》 1、初读。 ①学生自由读,划出停顿符号。 ②指名读,相机正音。 2、精读明诗意。 ①交流难理解的词语。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②齐读并想象诗意。 ③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④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古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未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在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3、悟诗情。 ① 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吗? ② 配乐朗诵诗句。 ③ 看插图背诵。 ④ 创设情境(看插图,听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并写下来。 4、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三、作业。 1、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