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感受农民在车塘捕鱼中的劳动乐趣,以及在劳动中配合默契。勇于为村里人做事的良好风气。 二、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短文,了解大意,自学字词,分段。 二、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 1、板书。捕鱼。 2、补充。车塘。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写池塘捕鱼的课文,里面写的捕鱼方法是--齐读课题。 3、理解"车"的意思。 这里的"车"应该取哪一种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要求: 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说说车塘捕鱼有什么乐趣。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思考:"不过最有趣的要算是车塘捕鱼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三、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列提纲表明作者安排了哪些材料。 四、课堂作业。 1、默读全文。 2、思考课后习题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细读课文,完成作业。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写"车塘"的部分。 1、默读第二段,把提纲补充完整。 2、辨析两组句子。 水车像得到了作战的命令似的立即转动起来,"吱呀,吱呀",唱起了歌。 水车立即转动起来,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水车自己会"立即转动"吗?这说明了什么?课文中为什么要选择前一种写法? 我们这些孩子都冷得真批寒噤。 我们站在水里,溅了满脸满身的泥,却不觉得泠,也不觉得脏。 第二句话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二、齐读全文。 感受车塘捕鱼时的那种热烈的气氛,勇冲冰水的英雄行为,配合默契的自学的自觉劳动,众多村民的关注助劲,读出乐趣,读出赞美。 三、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说说带点的词语表示的意思。 (1)两位英雄终于跳入了水中…… (2)水面一圈圈地缩小,塘底终于朝天了。 2、在横线处换上合适的词语。 (1)塘埂上站着( )的人。 (2)塘埂上( )起来。 (3)塘埂上( )。 3、同桌互说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好处。 附板书: 堵住进水 车塘捕鱼 阿大阿土 脱得精光 集体劳动 装水车--架架子 拿瓶喝酒 互相配合 摆好架式 充满乐趣 跳入塘中 装好架子 车塘水,塘底朝天 大人捉鱼 孩子"扫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