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田忌赛马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30:23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科学的思想启蒙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难点

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

(三)解决办法

重点可结合看影碟机中的赛马场面和学生动手摆出两次赛马时的对阵图来解决。难点可结合看影碟机第一次赛马的场面以及对“思考.练习”2的前两句的分析、比较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自学字词,互相讨论、交流。

五、学具教具准备

学具每人自备简笔画“马”的图片6个(其中分别标明“田”和“齐”各3个);每个学习小组各备表格1份。

教具中有影碟机、投影仪、电视。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板书  6  田忌赛马

(二)检查预习

1.提问:说说你在预习中都知道了什么?(了解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情况。)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出示字词投影仪,认读(注意指导“忌”的上部不要写成“已”;“蔑”的下部不要写成“戊”;“丧”的下部不要多撇;“赢”的下部从左到右的顺序。)

3.指名读课文。

(三)指导分段

1.提问

1)课文写了几次赛马的经过,各在课文的哪一部分?

2)结合课题,给两次赛马各写一个小标题。(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3)课文除了写两次赛马外,还写了什么?(孙膑献策;取胜原因。)

(上面的提问,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内容,为准确分段作引导。)

2.各小组同学结合上面的问题,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成几段,各段的段意,并写出各段的小标题。

3.讨论后,全班交流。(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可分四段,段意:第一段(开头到“准备离开赛马场”)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输了,即初赛失败。第二段(从“这时”到“那就来吧”)讲孙膑看了这次比赛,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田忌决定再和齐威王赛一次,即孙膑献策。第三段(从“一声锣响”到“赢了齐威王”)讲田忌照孙膑的话去做,第二次赛马,果然赢了齐威王,即再赛胜利。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第二次赛马田忌取胜的原因,即取胜原因。

(在小组讨论中,便于学生互相帮助理清课文的顺序;列小标题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课文也可分成三段即后两段为一段。)

4.指3名同学分段朗诵前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这样可突出中心句。)

(四)学习第四段

1.出示这句话。

1)这句话写出了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2)“只……就……”说明这个转败为胜的办法怎样?(很简单,没费多大力气就使结果完全改变了。)

2.出示思考题:“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办法是孙膑想出来的,为什么他能想出这个办法呢?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紧扣中心句,设疑激趣。)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每人拿出简笔画图片摆出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比赛的对阵形势图,教师巡视,一名同学板演并标明胜败和对阵的箭头。订正时教师板书“败”“胜”“第一次”(通过学生动手摆能使学生轻松而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提问:这样的出场顺序田忌为什么会输?请找出书上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句子。

4.出示句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说说句子的意思。

5.初赛失败后,田忌表现怎样?找出书上的词。(“扫兴”、“垂头丧气”。)

6.联系上下文,说说“扫兴”、“垂头丧气”的意思。(“扫兴”指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因为田忌很喜欢赛马,对这次赛马本来就兴致很高,可却由于连败三场而扫兴,所以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六)小结

这篇课文分四段讲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事。初赛田忌的马按什么顺序出场对阵结果失败了?那么孙膑又是用什么办法使田忌转败为胜的?(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使田忌的转败为胜。)其中的根据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字典理解“思考.练习”4中的加粗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田忌初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

1.看影碟机中第三段的部分。

思考:田忌初赛失败后,第二次赛马双方又是怎样对阵的,才使他转败为胜了呢?

2.看后同学们拿出简笔画图片摆出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指一名同学用箭头板演,并注明成败,然后评议订正。板书:第二次。

3.再看这段VCD盘,观察齐威王在二、三场比赛后表现出什么样子?找出相关词语来说说。(齐威王“有点心慌”最后“目瞪口呆”)理解“目瞪口呆”的意思,指出在这里它说明什么?(齐威王对比赛的结果感到出乎意料,反衬出孙膑的足智多谋。)

4.小组讨论:同样的马,两场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第二次赛马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讨论后全班交流,各组选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两次比赛的方法不同:第一次赛马是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而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也就是每场比赛田忌都用自己的劣势对齐威王的优势,所以每场他都输了。而第二次赛马,田忌第一场以劣对优,第二、三场以优对劣,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转败为胜;取胜的关键是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

5.指名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并用文中的话回答:在田忌与齐威王进行第一次赛马时,孙膑发现了比赛双方的马存在一些什么问题?

2.出示句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分析这个句子的意思,并再出示句1进行比较、分析。(两个句子虽然都说明了齐威王的马强,但句2观察得更仔细,是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而得出的。)

3.看VCD盘中第一次赛马的部分,体会一下“快不了多少”、想要快得多呢?

4.小结: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可以转败为胜的根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没有取胜的可能了。

5.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讨论填表,体会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

填表订正时,同时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课下查字典,理解词语“夸耀”、“讥讽”、“轻蔑”、“胸有成竹”、“挖苦”(通过分角色朗读、填表、看VCD盘,使学生能够进行分析、比较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分析比较

分析比较“思考·练习”2中的三个句子。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句2是句1的补充说明,“强”但“快不了多少”;句1是句3的原因,也是孙膑分析问题的思路,句3是孙膑仔细观察、分析作出的准确判断。)

(五)出示思考题

再次出示第一课时学习第四段中的思考题,回答:(因为孙膑能遇事仔细观察、分析,抓住主要矛盾,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启发学会以不同角度想问题,仔细观察,经过分析比较就能得出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以中心句入手,思考故事蕴含的道理,便于学生领会。)

七、布置作业

小组课下讨论完成:除了文中出现的两种对阵方式外,还可以有哪些对阵形势?田忌还有取胜的可能吗?将其他对阵简图画出来。(抓住中心句,开发智力。)(这是第二课时的作业)

八、板书设计

(通过简单的形象描绘、文字板书和箭头标示,既再现故事经过,让学生直观而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十分自然地揭示课文主题,使儿童受教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