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心愿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29:2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中法人民的心愿,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 理解法国一家人为什么会有“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的心愿。 (三)解决方法 自学、讨论、交流。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学生自学课文,把自学提纲上的内容用笔在书中画出。 (二)课上自学小组讨论交流自学结果。 (三)以“我愿……”写一片断,表达你和法国小朋友的感情。 五、教学用具 (一)写有自学思考题的投影片一张。 (二)人物对话的录音磁带一盒。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十三课《心愿》。(板书:心愿)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每小组找一名同学分部分读课文。 读后评议并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 (此项内容目的在于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及字音掌握情况) (二)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答出:课文讲的是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行友好谈话的情景。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学生默读后,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师生共议后答出:课文先讲了“我”在街道公园里看书,接着讲与维勒尼克一家人友好交谈的经过,最后讲了中法人民共同的心愿。(此项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 (四)学生自学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1)“心愿”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谁和谁的心愿?他们分别有什么心愿?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什么? (2)从哪儿看出他们有这样的心愿?“我”和法国一家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3)“我”和法国一家人有这样的心愿,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按课上自学小组讨论交流。 (此项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按自学提纲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心愿”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谁和谁的心愿?他们分别有什么心愿?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什么? (这一题的第一问只要引导学生答对意思即可。后面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出来。同时板书:中国——我、法国——一家人、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2.从哪儿看出他们有这样的心愿?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1)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叫“中国迷”? (2)然后从法国一家人都成了“中国迷”,来引导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 父亲是个“中国迷”表现在:他随贸易代表团来中国,家里就成了“中国物品展览馆”;同时回来后“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地讲许多中国见闻。 维勒尼克是个“中国迷”表现在:小姑娘一看见作者,就猜出作者是个中国人,并“乞求”爸爸带她去北京。 维勒尼克的母亲在父女俩的影响下也快成了“中国迷”了。 (3)“我”也有这样的“心愿”表现在:“我”的家中有“法国会眨眼的娃娃”;“我”的小女儿也会讲法语;“我”欢迎维勒尼克一家人去北京作客。 (4)第二个问题要引导学生答出:因为他们对对方的国家深深地喜爱。(为下面体会文章的中心做铺垫。) 3.“我”和法国一家人有这样的心愿,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答出:说明中法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同时两国人民愿意巩固和发展这一友谊。 (在讨论交流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敞开发言,教师做引导、评议,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体会文章中心 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通过描写“我”和法国一家人的友好交谈,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两国人民希望巩固和发展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共同心愿。) (此项内容,要教给学生体会文章中心要从内容入手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从内容体会文章中心的能力。) (三)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放录音。(为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做铺垫) 2.学生练读。 3.找一组同学分角色朗读。 (四)课堂练习 以“我愿……”为题,写一片断,表达你和法国小朋友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 (一)读熟课文。 (二)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请从书中画下来。 八、板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