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小镇的早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24:03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的14个生字,理解37个新词语的意思。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的、得、地”。
  2.会用“价廉物美”“吸引”各写一个句子;能给句子加上顿号,并能说出顿号的作用。
  3.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4.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二.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小镇早晨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感受小镇生机勃勃的气氛,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小镇早晨恬静、热闹、
  紧张的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推想内容:同学们,有句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是美好的,早晨的时光更要珍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读课题《小镇的早晨》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篇文章写了小镇早晨的哪些景色和特点呢?
  2、自学课文
  A、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想一想:(出示幻灯)
  课文写了小镇的早晨是()的、()的、()的。
  3、检查反馈:指名说,齐读。
  4、你喜欢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请你读一读吧!
  指名读,喜欢这一特点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请同学一起读。
  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坐上小船出发,来到江南的蚕乡小镇,去感受一下,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
  5、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
  (2)、再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哪里不懂的?
  (3)、汇报学习情况,穿插一些生字词语的理解:
  A、我明白了“河道纵横”的意思:用手势比一比。
  B、我明白了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的喇叭声惊醒的,是说----
  你能模仿这种声音吗?老师请男同学来当汽车司机,发出的喇叭声。悠闲的摇橹声吗?这样的喇叭声短促吗?那应该是怎样的?又短又快,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是“短促”,深入品味。
  你能模仿悠闲的摇橹声吗?老师请女同学来当船夫发出悠闲的摇橹声。给人感觉悠闲吗?听了这种声音心情是很舒服,很愉快的,这种舒服与愉快能从脸上表现出来吗?(自由自在,轻轻地,很自然。)
  C、听了这两种声音,你认为课文中“惊醒”与“唤醒”这两个词能互相换一换吗?(形成了对比。)说得好极了。那短促的喇叭声,在夜里一响,人们会一下子被吓醒的,那悠闲的摇橹声飘进你的梦乡。你会慢慢被叫醒的。
  (4)、指导朗读。
  能把你学懂的读出来吗?
  (1)指名读3 个,评一评。齐读、练背。
  出示填空:()的早晨是()声()的。
  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课文第2、3自然段,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用“吸引、价廉物美”造句。
  (二)教学过程

  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小镇的早晨,是多么恬静啊!小镇还在什么地方向我们展示它的恬静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2)、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
  2、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是围绕“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来写的。这句话在这段中是什么句?这样的段式叫什么段式?
  (2)板书:霞光、拱形石桥、小船、小河。
  3、小组合作讨论。
  同学们,你最喜欢这里的哪一句?按照单元的提示,细细地读读,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与同学讨论交流一番。
  4、学习反馈,体会情境。
  你最喜欢哪句话,这句话主要写什么。你学懂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
  A、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的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河水穿过小镇。)
  (2)你从哪些词看出恬静的美?你为什么选这些词?抓住“净、透明、带子、淡淡的、碧绿”结合插图来理解恬静。淡淡地写出了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万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层薄纱,多美啊!
  (3)河水银鳞,使你想到什么?它本来指鱼身上的长满的小小的会发光的薄片,在这里,我们的作者说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闪烁着一片一片的闪光的鳞片,多美啊!
  (4)多干净的河水,透过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5)一条净得透明的河水,一眼望去,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这使我想起了朱自清写的一句话,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现在,你就在小镇的河边,你会怎么说?(看图说)“轻轻地”说明了河水流动时是多么的平静啊!静得仿佛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6)指导朗读。指名读,看图读,自己背,齐背。
  B、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小舟在河上飘。)
  (2)你读懂了什么?遥遥相对的石桥,(看图)它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静静地坐落在小镇的两头,多静啊!这半圆形的桥洞使我们想到了半月形,多美啊!
  教师概括——一叶叶,悄悄,轻轻,飘,都写出了小舟的轻巧与恬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评。品味着背。多静的石桥,多轻巧的小舟,你能把它读出来吗?再次齐读。
  C、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2)哪些词看出船很多?(停、各式各样、一只紧挨着一只)
  (3)、看图:读这句话。
  在这么的小船中,最醒目的是什么船?(乌篷船)一些油光发亮的物品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指名说,你们觉得乌篷船怎么样?油光发亮写出颜色,翘起尖尖的船头写出了形状(非常有趣)。你喜欢这些乌篷船吗?你能读读吗?朗读指导,指名读,看图读,自由背,齐读
  (4)这么多的船,怎么会给人恬静的感觉呢?读读想想,哪个词写出了小船也是静的?
  (停)
  5、教师小结
  (1)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闲的乌篷船,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现在,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向大家介绍这恬静的小镇。
  (2)播放音乐,齐读。多恬静的小镇,多美的小镇,想把这样美的景色记在心中吗?
  试着背一背,指名背,试背。
  6、学习第3自然段
  (1)自学这一段,概括主要意思。
  (2)谈谈自己的体会。
  (3)重点研读:
  A、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
  B、来赶集的农民面带微笑,甜甜地诉说着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用“价廉物美”造句)
  (4)有感情地读第3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练习正确使用“的、地、得”;给句子加上句号。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听写词语;回顾学法。
  2、自学第4自然段,完成相关作业。
  (1)交流体会,穿插朗读训练,读出紧张的感觉。
  (2)用“吸引”造句。
  (3)哪两句说明了蚕乡小镇今昔的不同?课文用哪两个词语说明这种不同?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4)作业指导。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