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的”“得”“地” 2.会用“价廉物美”、“吸引”各写一个句子;能给句子加上顿号,并能说出顿号的作用。 3.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4.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教学重点 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给指定的词语正确使用“的”、“得”、“地”。 (2)背诵1、2自然段。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1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讨论学习第1、2自然段,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4.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 1.揭题,齐读课题。 2.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师归纳问题: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 二、初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①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划出三个概括小镇早晨特点的句子。完成练习题一。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完成练习题二。 3.不懂的地方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新词。 2.把你认为最难写的字书空一遍。 3.检查练习题。 四、讨论学习1、2自然段。 (一)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讨论解决。 着重理解“惊醒”和“唤醒”的意思。完成练习题三。 3.朗读训练。自由试读→说说怎么读→个别读→齐读。 4.引背。 (二)第2自然段。 过渡语: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早晨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打投影)师用饱满深情的语言描述小镇恬静的情景。 1.观赏小镇早晨的迷人风光,谈感受。 2.根据学生发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回忆阅读总分段式方法(投影:①先找出哪一句话是总起句,主要讲什么。②是从哪个方面作具体说明的?),自学。 (3)交流讨论: a.在自学过程中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b.在自学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c.你认为哪些词句值得与大家共同品味。 在学生品析朗读中相机引导,重点理解。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准备背诵。 (5)师生合作,一边再次观赏小镇早晨恬静的风光,一边介绍。 五、小结。 1、学生小结学法。 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下节课,我们还将用同样的阅读方法继续学习课文,领略小镇早晨热闹、紧张的情景。 六、作业: 抄写生字各两遍。
板书设计: 小镇的早晨
《小镇的早晨》练习题 一、读课文,填空。 课文写了小镇的早晨____、________和____这三方面的特点。 二、看意思写词语。 1.光亮而透明。 ( ) 2.价钱便宜物品美好。( ) 三、选词填空。 1.妈妈用亲切的声音( )我,免得我上学迟到。 2.一声响雷,把我从睡梦中( )。
今天我说的《小镇的早晨》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学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蚕乡小镇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既便于学生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又可供学生仿写练习。课文不长,但词语丰富,富有情感,适宜于朗读、背诵。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的、得、地”。 2.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自然段。 3.会用“价廉物美”、“吸引”各写一句子。 4.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景象。 教学重点: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三个“de”,背诵1、2自然段。 本课文分3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是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讨论学习1~2自然段,感受小镇早晨的恬静。
下面我先谈谈这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 首先,让学生回忆这一单元要学会什么本领,接着让学生读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然后带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检查自学情况后,讨论学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让学生自读自悟,提出疑问随机讨论解决,最后进行朗读训练。第2自然段先让学生回忆阅读总分段式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讨论、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镇恬静,再感情朗读直至背诵。最后小结学法。
接下来我着重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 一、把预习纳入教学过程,加强预习指导。 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的前言》中谈及教学过程模式,均列预习于其中。因为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高有低,把预习放在课前完全交给学生,不能保证人人参与训练,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其二,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得到的情况也只是检查的结果。这种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预习训练,十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把预习纳入课堂,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中引入积极探究的自主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 1.充分自学。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意注意总比无意注意有效得多。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可以从容、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证和深化,不得要领的急需理清头绪,困惑不解的急需弄个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强化了自主意识。 2.自学研讨。学生自学后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3.学法指导。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评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互评中提高了朗读能力。段的学习,让学生回忆学法,强化了阅读总分段式的方法,为仿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整堂课“以读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治情感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师通过范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以其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2.学生的多层次读。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a.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b.细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c.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通过这样的读,就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功效,学生的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