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山里的孩子(第一课时) |
作者:浙江省奉…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21:0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课文1、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能背诵课文。 4.培养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 难点:第一自然段总起分述的关系不很明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的什么地方,什么人在于什么。 2.是呀,山里的孩子可真爱劳动,这节课就学习课文:2 山里的孩子(揭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学课文要求。 1.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想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4.问提几个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提出不懂的地方。 2.卡片认读生字词。 3.指名逐节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4.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句式①山里的孩子是___________。 ②山里的孩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教授。 1.先学第一自然段。找到“结实健壮”的这句话划下来,齐读。 △“健壮”是什么意思? 2.山里的孩子身体长得结实、健康、强壮,这是为什么呢?读读第一自然段,认真想一想,轻声说一说。 3.讨论2、4句: (1)句式:“因为……所以……”或“……是因为……”回答并板书;爬登采拾 (2)听老师读第三句,说说漏读了哪几个词(每一朵、每一种),为什么不能漏? (3)“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说哪些地方有他们的脚印。这儿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4)他们在这些地方于什么呢?说一说: 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他们在山冈( ),在竹林( ),在小溪( ),在草丛( ),在( )( )…… (5)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干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读时要稍有力些,不但要读得精神饱满,同时还要读出热爱山乡之情。自由读--指读--评议--师生读 4.小结:这段话,先总写山里孩子是结实健壮的,这叫总起句。然后分三方面具体描写,这叫分述句。像这种写法,叫先总起后分述。刚刚我们是用该、找、想、说的方法学懂的。 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学懂第二自然段。 5.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总起句划下来。 6.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他们的热情好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想好后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7.全班集体交流、讨论: (1)比一比,哪句好?为什么? 他们欢迎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进山的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多热情的山里孩子,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2)“歇歇脚”是什么意思? “你”指谁? (3)这句话写得很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窝里。 △是呀!喝上这甘甜、清凉的茶,客人们多舒服,多高兴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 8.这段话也是用先( )后( )的方法写的,我们也是用读、找、想、说的方法学懂的。 下面你能用同样方法学懂第三自然段吗?有信心试试吗? 9.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师巡回指点。 10.交流讨论: (1)指读总起句。“幻想”是什么意思? (2)山里的孩子想象些什么? 板书:让……还想…” (3)如果这些幻想能够实现,那多好呀!为什么? (4)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背背这段话。 11.山里孩子的想象这么丰富,这么美好。你们有幻想吗?说一说:我想象着,让___________。 12.小结,你们的想象更丰富、更美好。同学们,只要从小努力学习,长大了定能实现那些美好的理想。 1.读1~3自然段。 2.说说学懂了什么? (内容4、方法、学法等)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填空。 [教案述评] 浙江省奉化市教委教研室陈妙思 《山里的孩子》的教案是卓琴娜老师1997年在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开课的教案。该教案的设计有如下的特点: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文教案语文基本功训练、思想教育、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教学目标明确,并符合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重点突出。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卓老师也把它作为本课的训练重点,在每一段的教学中,都引导学生先找出总起句,再看看从哪几方面来具体说明总起句的,然后总结写作方法。 2.重视语言文字训练。训练点抓得准,训练方式多样,训练手段新颖、实在。如在第一段的教学中,分别用圈动词;教师误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第二段则采用”比较”、“评析”的方法,提高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语言的舶力。第三段则抓住“幻想”进行训练,先让学生说说山里的孩子有什么幻想,如果“幻想”变成了现实将会怎么样。接着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说自已有什么幻想,使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着眼使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知学法,悟学法,用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4.体现听、说、读、写训练的整体性。 教案体现了以读为主,听、说、读、写整体发展的教学思想。安排了多次读的训练,读全文、读段落、读重点句。同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说话练习。如揭示课题后先以整体入手,要求学生用“读、标、想、问”的方法自学全文,然后概括性地说说;山里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段又让学生用因果句式说说山里的孩子为什么长得这样结实、健壮,还让学生补充说说”他们在山冈_____________,在竹林______,在小溪__________,在草丛________,在_______、______”。最后第三段让学生想象性说话:我想象着,让______。这样使学生有较多的语言实践活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