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
作者:辛秀云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20:48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来源于: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则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争辩,反驳狼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讲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交待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至六自然段讲凶恶的狼故意找碴儿,先后找了三个借口,要吃小羊。而善良的小羊温和地跟它讲道理,驳倒了它。但狼根本不听小羊的申辩,最后还是残暴地往小羊身上扑去。这则寓言采用了对话形式,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讲出了狼和小羊说话时的神态。教学对象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水平,并能借助字典等工具来识字、学词,而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尤为感兴趣。如学过的《小猴子下山》、《骆驼和羊》和《狐狸和乌鸦》等。因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要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3个字。 2、学会用"是……不是……"说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狼是凶恶的,小羊是善良的,懂得面对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能光讲道理,还要想办法来对付他。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和寓意;读懂三次对话,理解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认识狼的本质。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自学法和讨论法。课前准备:学生自制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生字、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下面请大家边看动画,边听老师讲。(显示动画课件) 二、梳理内容,读中感悟 (一) 发现问题,以疑促读 1、 在故事中,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学生理解"找碴儿"。 2、 到底狼找了什么碴儿?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自读问题来分小组读课文,并组内分角色朗读。(课件显示问题) 二、梳理内容,读中感悟 (一)、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1、 让学生把狼所找到的碴儿汇报,并指导朗读。 2、 根据狼找的碴儿,让学生汇报小羊是怎样反驳的,引导学生把句子"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读好,并指导用"是------不是"说话。(课件显示上游、下游,水流方向和句子) 3、 自由读第6自然段,用" "找出表示狼动作的词,以做动作来加深理解。 4、 小结狼和小羊各自的性格特 。 5、 解决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的? (二)、读中感悟,表演结果 1、 让学生带着读出狼狡猾、凶恶和小羊温和、善良的感情来读课文。(全班分角色读--小组自由读) 2、 到底狼最后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让同学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把课文演一演,还要求把小羊最后的结果也要演出来。 三、启发思维,深化理解 如果你是小羊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它,使它明白,如果遇到了坏人时,也懂得怎么办? 四、学习总结,回归整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狼的本性是凶恶的,它一次比一次狡猾和不讲道理的,而小羊始终是那样的温和、善良和讲道理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像狼一样狡猾一坏人,我们不能光讲道理,还要想办法来对付它。 五、作业 把狼扑向小羊后,你最希望出现的结果写下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