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顾茅庐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17:1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7 三 顾 茅 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 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3、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难点: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投影、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随着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 义》被搬上电视银屏,其中的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谁能说出《三国演义》中一些著名的人物及其主要的故事名称? 《三国演义》中有一节内容叫“刘玄德三顾茅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一节内容改编的课文《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齐读,释题: 顾:拜访。 茅庐:草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检查: ①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②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潺潺 时辰 吩咐 后鼻音:拜访 半晌 恭恭敬敬 平舌音:策略 茅塞顿开 尊重 翘舌音:潺潺 半晌 时辰 诸葛亮 疏疏朗朗 2、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 朗读下列词语: 统一 尊重 分析 茅塞顿开 吩咐 惊醒 讨论 恭恭敬敬 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 群雄纷争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3、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四、指导书写生字。 葛:指导书写下半部分的笔画笔顺。 尊:中间一短横不能丢。 卧:指导书写左半部分的笔画笔顺。 恭:下半部分右边的两点应该左右排列,不能上下排列。 五、作业。 1、见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 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三顾茅庐”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要求学生读懂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目的)。 2、卡片出示“诚心诚意”,齐读,说说这段中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出山的? 3、卡片出示“辅助”,给“辅助”找近义词。 4、齐读,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5、小结: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用一句话简要地概括,这种写法叫“略写”。 板书:略写 第二自然段。 1、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与刘备的话,注意提示语,体会两人的性格特点。 2、指名分角色朗读张飞与刘备的对话,师生评点朗读者的语气,体会之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3、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1、默读,找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完成下列填空: ( )的山冈 ( )的松林 ( )的溪流 ( )的竹林 2、卡片出示: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潺潺 青翠欲滴 朗读,联系上下文说说词意。 3、映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齐读,说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两者有何共同点。 4、指导朗读描写景色的话。小结:隆中的景色真是“秀丽宜人”。 板书:秀丽宜人 5、再读课文,在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下画“。”,同桌交流。 6、指名朗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同诸葛亮见面。”要求:让同学听出画圈的词语。 7、朗读描写刘备行动的话,边读边思考体会刘备这个人物的特点。 小结: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真是“诚心诚意”。 板书:诚心诚意。 8、齐读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卡片出示: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师释“群雄纷争”: 3、映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①解释“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②联系上一句话,说说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好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两者之间有何共同点。 4、小结:诸葛亮雄才大略,真乃隆中之“卧龙”也。怪不得当时人们皆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2、映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齐读,说说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两者有何共同点。 板书:如鱼得水 三、朗读全文,谈谈自己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认识。 板书: 刘 备 求贤若渴 诸葛亮 雄才大略 四、作业。 课后请学生观看“三顾茅庐”的录像。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 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过程: 一、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的哪 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这件事? 板书:拜访经过 二、 按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把课文分为三段,并说说 各段主要意思。 板书:拜访目的 拜访经过 关系亲密 三、 按上述板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自由复述,同桌互述,指名复述。 提示第三自然段顺序: 景色宜人 恭敬等候 终于见面 四、认真读下面描写隆中“景色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1、映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2、指名朗读,齐读,注意加点的词“来到”、“只见”。 3、分析:刘备一行来到隆中,见到哪些景物,请在景物名称下画一横线。 板书: 山冈 松林 冈前 溪流 竹林 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呢?分别朗读写这些景物的语句。 4、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走一走,找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 看看那里有哪些景物(能说出景物名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5、按顺序说说自己看到的景物及其特点。 例:我们来到学校的小公园,只见池塘中央有一个四角的亭子,亭子中央摆一圆形的石桌,石桌周围摆放着四个圆鼓鼓的石凳。池中还有三只石头雕刻成的丹顶鹤,它们有的伸长脖子,有的张开翅膀,有的低头觅食,姿态各不相同。池塘四周有几棵垂柳,微风吹拂,长长的柳条随风摇摆,宛如姑娘轻轻地甩动着美丽的秀发,景色秀丽宜人。 6、学生拟稿。 7、交流写好的短文。 四、 作业:把写好的短文誊写在小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三 顾 茅 庐 拜访目的 景色宜人 拜访经过 诚心诚意 如鱼得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