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16:3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个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抓住总起句展开具体叙述的方法。��

4、懂得“正是由于前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抓住总起句展开具体叙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总起句展开具体叙述的方法。��

教学媒体:投影片、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22井

                    古老

                    很清很清

                    很甜很甜

                    很凉很凉(夏天)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新字,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指名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板书课题:22井  (结合认读生字“井”)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l)轻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不理解的词作上记号,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记载  繁星  竟然 

2、检查自学效果。

(l)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区别读音:“井、龄、乘”是后鼻音;

         “酸、赞、喷”是平舌音;

         “乘、摘”是翘舌音;

         “载”读 zai,不读 zai。

(2)映示下列词语,指导朗读:

     井沿  乘凉  甜美  又酸又甜

年龄  赞叹  开掘  冰凉可口

    记载  一辈子  摘李子 

3、    再读课文,要求:读能每一句话。

4、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1)结合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记载:①把事情记下来;②记载事情的文章。课文中应选第一种。

繁星:多而密的星星。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2)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井口被井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载着它的年龄。

我喜欢趴在井沿上看倒映在井水里的星星。我好奇地一颗一颗地数着井里的繁星,心里在想:这星星离我们该有多远哪?这井水又该有多深哪?

爷爷打了井水请他们喝,有一位小战士竟然一口气喝了两大碗。

有一年六月,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

5、齐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注意点:

  井:笔画较少,要注意笔画位置的安排。

       载:左下面是“车”,不要写成“木”或“衣”。

       龄:右边“令”下面的点不能少。

    2、各人用钢笔在书上描红后再临写。

    四、作业。

    1、抄写习字册的生字。

    2、练读课文,思考问题.1

    (1)这口水井在哪里?

    (2)这口水井有哪些特点?

(3)作者由水井想到了什么?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细读课文,学习抓住总起句展开具体叙述的方法。��

2、懂得“正是由于前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提挚句展开具体叙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乘凉  年龄  又酸又甜  冰凉可口

二、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导学第一自然段。

(l)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什么?

    (3)交流讨论:

板书:古老

(4)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口井“古老”的?

映示: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只有井口那些被井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载着它的年龄。

(抓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一道道”“深深的”等词语体会井之“古老”。)

(5)齐读本段。

2、导学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这口水井的井水有什么特点?画出最能说明特点的句子。

(2)交流。板书:很清很清

(3)指名读第2自然段,听读思考: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水“很清”的特点的?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古井的深厚的感情。

这星星离我们很远。

这星星离我们该有多远哪?

这井水很深。

这井水又该有多深哪?

5)小结:作者通过写夏天傍晚趴在井沿上数倒映在井里的繁星的事,虽然没用一个“清”字,却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井水“很清”的特点。这样的写法,我们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九寨沟》中也学到过(回忆《九寨沟》第三自然段写湖水“清澈见底”的句子加深体会)。

3、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 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② 作者是怎样具体叙述井水“很甜很甜”的特点的?

③画出人们喝水时的情态的词,说说这些词反映了人们的什么感情?

2)讨论、交流。

板书:很甜很甜

映示:过路的人喝一口这井里的水,都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抓住“都”“不住地”“啧啧的赞叹”加深理解;指名学生表演“啧啧”的赞叹;指导朗读。

映示:爷爷打了井水请他们喝,有一位小战士竟然一口气喝了两大碗。

抓住“竟然”“一口气”“两大碗”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3)小结:作者写井水“很甜很甜”的特点,同写“很清很清”的特点有所不同。写“清”,作者通过写夏天傍晚趴在井沿上数倒映在井里的繁星的事,突出了井水“很清很清”的特点;而写“甜”,则通过三种人喝了井水后的表现,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井水“很甜很甜”。

4)齐读第三自然段。

5、    自学第四自然段。

1)学法同上。

完成板书:很凉很凉(夏天)

2)完成填空题: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            ”这一句来写的,作者通过            这件事情的具体叙述,突出了井水“很凉很凉”的特点,并通过“                    ”等词语体现作者对古井的深厚感情。

    (3)学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4自然段。

6、    导学第五自然段。

(1)       小结过渡:井水如此清、凉、甜,养育了几代人。站在

井台上,喝着井水,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本段,要求读出对掘井人的敬佩之情。

三、     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井水“很清、很甜、很凉”的。

    3、抄写习字册上的词语和句子。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总结课文,指导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本课的“先总后分”的方法指导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课文。(教师相机评点或组织学生评议)

    2、指名结合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井水的特点的。

    (按照总分的叙述方法,每个特点都用“井水很……很……”的句式作为提挚句,然后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

    3、指名分别朗读第2、3、4自然段,深入了解总分的叙述方法。

    二、指导运用课文第2、3、4三个自然段的叙述方法说话、写话。

1、映示:今天的天气很冷很冷。

                                                  

                                                   

    2、学生思考说话内容,四人小小组交流。

    3、指名交流,组织学生加以补充。

    4、学生整理说话内容,写一段话。

    三、朗读全文。

    四、作业:

    以“今天天气很冷很冷”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