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们家的猫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14:3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
|||||||||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记叙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勇猛”“生气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会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2.初步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状物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初读课文,概括自然段意,划分结构段。 (二)初步感受本课语言真实、具体,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划分结构段。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真实、具体,充满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由读),按“预习”要求,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再引导学生共同订正。 1.读准下列多音字(带点的字)读音:
2.区分下列形近字字形: “忧(y#u)”和“虑(l])”是忧愁和担心的意思,属心理活动,因此,部首应为“忄”和“心”;“鼠”,上下结构,笔画较复杂,注意写正确;“呼唤”的“唤”和“替换”的“换”,“遭殃”的“殃”和“秧苗”的“秧”,“生气勃勃”的“勃”和“脖儿”的“脖”等要注意辨析。 (二)再读课文,按“预习”要求,想一想哪些自然段是写大花猫的,哪些自然段是写猫小时候的事的。以此为依据划分两个结构段。议论订正后,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用笔画出来)。了解本段的第一句话“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它小时候可逗人哩”是本段的总起,这样的句子往往是概括本段大意的。 (三)阅读分析第一结构段。指名三名同学分别读本段的三个自然段。 1.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了解词意。 (“古怪”的意思是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或生疏罕见的。) 从哪些具体描写中可以看出这种“古怪”?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性格古怪的词语或句子,然后提出来课堂讨论: 板书:
比较板书中横线前后词语,看出什么问题和特点了?议论一下。 (大花猫的三个方面的性格特点,看起来是互相矛盾的,但都是事实。所以说,它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实在”是什么意思?课文第一句加或不加这个词,意思一样不一样?试读一下看看。 (不一样,加了“实在”表示的的确确古怪。强调了古怪程度。) 说一说,把板书的内容用一句话归纳出来。 (大花猫性格实在古怪:它老实又贪玩;虽然贪玩却又尽职;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说它胆小,可它又勇猛得很。) 2.作者用一个什么词表现它老实呢? (乖) “乖”是什么意思? (小孩儿不闹,听话) 作者用形容小孩儿不闹、听话的“乖”来形容自家的大花猫老实,你体会出作者对猫怀有什么感情吗? (喜爱之情) 大花猫总是那么乖吗? (不是) 哪个词语说明不老是那么乖? (有时候) 作者怎么具体写猫乖呢,“乖”,原本是形容小孩儿听话不闹;“无忧无虑”是指某人没有忧愁,没有思虑,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什么事也不过问”,“过问”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人和事不参加意见,不表示关心。这几句本来是说人的表现的,可现在是用来说大花猫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读一读这几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把自家的猫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这样写,进一步表现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3.说它“老实”吧,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又“尽职”,什么是“尽职”?查查词典。 (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猫的本职工作当然是捕捉老鼠了。读一读“贪玩”和“尽职”的描写,把表现“贪玩”和“尽职”的主要词语画下来,然后说一说。 (“一天一夜不回家”“屏息”“凝视”) 4.玩得着了迷,好长时间忘了回家。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有) 往往家里的大人就说我们什么? (贪玩) 不过捉起老鼠来是尽职的,“屏息”是什么意思? (暂时闭住气) “凝视”是什么意思? (聚精会神) 再加上“一连”和“非把”的使用,说明精神高度紧张集中了。看,作者把猫的尽职,写得多么具体,多么生动。 5.再读(自由读)这一段。体会一下作者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注意:作者在肯定大花猫“老实”的同时,又指出它“贪玩”,可又赞扬它“尽职”。这三者相互之间是矛盾的。作者用什么词把前后相反的意思加以连接、转换的? (用了“可是”) 6.朗读这一节,要求表现出喜爱之情的语气。但又不能使用一种语调,“可是”前后应有所区 别。试读一下,看看谁读得好。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第2~4自然段,理解作者描写大花猫“温柔,胆小而又勇猛及小时候淘气”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花猫的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使用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对花猫喜爱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第2、3自然段。第2自然段是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的。作者用对猫的动作和声音的描写,表现了“温柔可亲”,把它们画下来,说一说。 温柔可亲:蹭 伸 跳上 踩印 丰富多腔 长短不同 粗细各异 变化多端 咕噜咕噜 1.这里“各异”和“多端”是什么意思? (各不相同、多种多样) 2.在温柔可亲的描写中,最有趣、最体现主人对猫的喜爱之情的事情是什么? (猫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 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地反映了作者喜爱之情。大家读一读,议一议,然后把你的体会和感受说一说。 (作者写作时,稿纸上印上猫爪的印痕,从一般情况看,无疑是一种令人厌烦的事情。然而作者不仅不厌烦,相反,用欣赏的眼光把稿纸上的爪印看作是“小梅花”。可见作者多么喜爱它。 猫在主人写作时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的举动,也反映了它调皮、可爱,像个小孩儿在大人面前淘气、撒娇呢。) 3.大花猫不高兴的时候的唯一表现是什么? (一声也不出,跟高兴时的种种表现大大相反,难怪说它古怪) 这里的“无论”,换个词代替它。 (不管) “无论”跟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调换一下,看看可以不可以。 (任凭) 完全可以。意思一样。 4.读第3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大花猫古怪性格的另一种表现,是什么? (什么都怕和勇猛) 在介绍大花猫胆小和勇猛时,作者用什么词连接过渡的? (用了“可是”) 5.写胆小用了一个“总”和“那么”,起什么作用? (总,是一直,一向;那么,表示程度深) 试着把这两个词去掉,读一读,看看有没有这两个词效果一样不一样? 6.“勇猛”和“生气勃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一下。 (勇敢、有力) 作者怎样写大花猫勇猛的? (“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小虫、老鼠和蛇。谁厉害? (当然是蛇了) 按原话倒过来说:不要说蛇,就是遇上小虫和老鼠也敢斗一斗。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不要说”是“不在话下”的意思,表示事物轻微;“就是”也说“就算是”,跟“也”搭配起来表示假设,下面引起的事物就严重些了。敢跟凶险的蛇斗一斗,足见大花猫多么勇猛了。) 7.朗读这一段。 (二)第二结构段是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喜爱”的。这一段开头一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概括全段意思,也作两段之间的过渡) 1.指名读这一段,边读边想:用一个什么适当的词语概括大花猫小时候的表现呢? (淘气或调皮) 2.写小花猫淘气,作者用了哪几句话? (三句) 这三句话各用段中的一个字加以概括,把这三个字找出来。 (耍、摔、玩) 3.再读这一段,看作者怎样描写小花猫“耍”、“摔”、“玩”的。把作者突出小花猫淘气的词语画下来,然后议论一下。 (“要个没完没了”“撞疼了也不哭”“被它折腾得枝折花落”) 4.最后两句话抒发了作者的什么喜爱之情?读一读,体会一下,哪些词语突出了这种喜爱之情?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和“从来”“还来不及”“怎么”) “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一般是表现什么的? (多表现青少年) “生气勃勃”是什么意思? (生气,是有活力;勃勃,是旺盛的意思。合起来是指人有活力,精神旺盛的意思。课文是指小花猫天真活泼,精神旺盛的样子。) 这两个词的使用,充分流露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 (十分喜爱小花猫的感情) 5.除了这两个重要的词语,作者还用了“从来”“还来不及”“怎么”三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常见常用的词语。试着把这三个词语去掉,用“不”代替“怎么”,再读一读结尾两句话,看看语气上、感情上各有什么不同? (十分喜爱小花猫的感情大大减弱了。) 6.以小组为单位议论一下,读一读本课最能表达作者对花猫喜爱之情的语句。然后指名两位同学朗读全文。要求把喜爱之情表现出来。特别是“有时候的确很乖”“又多么尽职”“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和课文结尾的两句话中“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从来”“还来不及”几个词,以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的反问,都应该作重音处理。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用“勇猛”“生气勃勃”造句。 (二)学习课文真实、具体地描述猫形象的写法,完成状物描写喜欢的小动物的片段练笔。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真实具体地写好喜欢的小动物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用“勇猛”“生气勃勃”造句。 1.说出“勇猛”和“生气勃勃”的意思,以及课文使用这两个词的句子。 (两个词语的意思见第二课时中的解释。原句见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2.提示: “勇猛”和“生气勃勃”都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可以表示:谁或什么、怎么样。如,大花猫那么勇猛,不要说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小花猫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很喜欢它。 也可以表示:什么样的谁或什么,怎样了或做什么。如,勇猛的大花猫不要说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生气勃勃的小花猫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也可以表示:谁或什么怎样地做什么。如,大花猫勇猛地跟蛇斗起来。小花猫生气勃勃地在院子里跳上跳下,跑来跑去,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二)状物描写喜欢的小动物的片段。 1.读了“我们家的猫”,你体会出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喜爱猫的感情) 课文是不是单纯从“喜”和“爱”这些字眼儿表现喜爱之情呢? (不是) 既然不单纯是“喜”和“爱”这些字眼儿表现喜爱之情,那是从什么感受到这种喜爱之情呢? (是从逗人喜爱的样子,逗人喜爱的性格,逗人喜爱的动作等等,让人感受到喜爱之情的。) 2.谁举出一个最使你感到逗人喜爱的实际例子说明一下。 (学生列举课文实例) 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猫的古怪性格也好,小时候淘气的举动也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的一样,不仅具体,而且真实,使我们觉得小花猫就是这个淘气的样子,长大了性格就是这么古怪。因此,具体、真实是我们写好“喜欢的小动物”片段的基本条件。 (板书:真实、具体) 3.你喜欢什么小动物? (学生举例) 不管是自己家的,还是别处的(例如动物园或其他地方),只要你真正喜欢它,你就有可能经常接触它或者跟它交了朋友,甚至成了你们的一个家庭“成员”,那你必然要认真地不断地观察一番了(板书:观察)。观察它的外形长相(板书:外形)。包括它的体态、颜色什么的,当然还要听听它的叫声,看看它的活动时的样子(板书:活动时的样子),摸摸它的脾气,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板书:习性)。还有,你跟它“交往”,为它做了些什么事,它给你带来什么乐趣(板书:乐趣),或者给你惹了什么麻烦(板书:麻烦)等等。总之,通过一系列观察,加上你的体验,才能了解它,才能掌握喜欢的小动物,跟别的小动物相比较,突出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特点”(板书:特点)。写的时候要突出你的喜爱之情。怎么突出这种喜爱之情呢?一句话:它怎么逗你喜欢的你就怎么写。 4.除了写它逗你喜爱的样子、活动、性格之外,用“喜爱”的字眼儿抒发一下你的感情可以不可以? (当然可以) 课文也有作者直接抒发喜爱之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找出句子读出来——“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我从来不责打它。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5.写的时候,注意抓住特点,要有重点,要安排好顺序。语言要朴素,多说平常话,像课文里的语言那样。 6.提供范例片段供参考: 暑假里,我跟着舅舅在福州西湖动物园的熊猫馆里见到了大熊猫“陶陶”和“青青”。它们身体胖乎乎的、圆滚滚的,真逗人喜爱。它们的毛很光滑,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那一双圆圆的黑眼圈,看上去好像神气地戴着一副墨镜。熊猫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东张西望的,加上笨重的身子,缓慢的步伐,显得更加可爱。动物园的叔叔把许多又绿又嫩的竹子放在它们身边,它们抓起来痛痛快快地吃起来。 大熊猫不仅样子可爱,还会表演节目呢,一会儿吱吱地拉起二胡,一会儿又呜哩哇啦地吹起口琴,还抱起布娃娃吃奶呢,真好玩,精彩的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我真喜欢大熊猫,让外婆在我的毛衣上也绣了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我常常看到它。 (节选自陕西旅游出版社《小学生作文章法大全》)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喜欢的小动物”的练笔作业。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