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登山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14:28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
||||||
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学习列宁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时时刻刻锻炼自己的意志,勇于战胜困难的可贵精神。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列宁的话。 五、教学重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危险小路的经过,理解课文最后列宁说的话。 六、教学难点 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练结合法。 八、教具使用 电脑、录音机。 九、教学时间 二课时。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登山。 2.解题:(电脑) 这个故事发生在1917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当时的反动政府搜捕,就改名换姓来到波兰,继续革命工作。这个登山的故事,就是写他在波兰时和波兰的革命者巴果茨基一起登山看日出的情景。 (二)检查预习 1.分部分朗读课文。(学生纠正错误读音) 2.回答问题: 列宁几次走过靠近深渊的那条小路?(两次) (三)讨论分段 1.提示顺序:刚才同学谈到列宁两次走过那条小路,我们按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说说大意。 2.学生默读课文,进行分段。 3.讨论交流 一段:俄国十月革命前的一天,隐居在普罗宁的列宁和巴果茨基准备登山看日出,但是起晚了点。 二段:为了看日出,列宁和巴果茨基不畏艰险,走过靠近深渊的那条小路。 三段:列宁和巴果茨基赶在日出前登上山顶看到的壮丽景象。 四段:看完日出后,列宁仍然坚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并告诉巴果茨基,一个革命者不能被害怕征服,应该时时刻刻锻炼自己的意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掌握各段的大意。 3.听完课后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段意的掌握情况。 (二)新授 1.这篇课文主要与了什么? 2.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时间:十月革命前。 地点:普罗宁。 人物:列宁和巴果茨基。 事情的起因:要去看日出,但起晚了点。 (2)指名小结: 这段话主要是讲列宁和巴果茨基在登山时要走那条小路的原因。 3.学习第二段。(录音机) (1)列宁第一次是怎样过去的?心情是怎样的? (2)课文有没有直接描写那条小路非常危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语言:巴果茨基的“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您看看是这样的路。您不能从这过”“往回走”! 动作:巴果茨基的“贴、扭、不去看、移动”。 感觉:“列宁的“头昏目眩”。 (3)课文是怎样描写列宁不畏艰难,走过靠近深渊的那条小路的? (4)用“~~”画出描写小路的“险”的语句。 (5)怎样才能读出小路的险? (6)画出反映巴果茨基走这条小路时非常小心的词语。 (7)比较上下两个词语,讨论哪个好,并说出为什么?
(8)学生填空 从巴果茨基的行动中可看出小路之( ),山渊之( ),行走之( )。巴果茨基不是第一次走这条小路,他还这么小心翼翼,说明( ) (9)讨论:列宁是位革命家,经过许多危险的考验,胆量是很大的,他开始时怕不怕? (10)教师:请闭上眼睛,假如这时你就站在列宁那个位置上,你有什么感受?(录音机) (11)指导表情朗读本段; (12)学生小结: 列宁开始尽管有点怕,后来还是勇敢地走了过去,说明他是很有胆量和魄力的。 4.学习第三段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 (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抒情,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列宁和巴果茨基走过险路之后,看到日出壮丽景色的欣喜之情)。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列宁历经险路后饱览美景的喜悦心情) (3)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课文; (4)指名小结; 5.学习第四段 (1)看完日出,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小路? ①列宁承认自己害怕的心理,说明他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作为一个革命者,要勇于战胜困难,而不是回避困难; ③作为一个革命者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列宁第二次是怎样走过去的?第二次走跟第一次走有什么不同? (不同是:可以不走,但是列宁一定要走;列宁还要先走;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3)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列宁的这段话对你们有什么启发?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 6.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讲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的故事,说明革命者要随时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三)指名总结课文 同学们:生活中有时难免会遇到危险,你是勇敢地面对还是退缩逃避?俄国的革命家列宁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列宁的高尚品质。 (四)练习(电脑) 1.看拼音写词语。 duo bi sou bu wei e dou qiao xuan ya xia zhai pei ban duan lian ( )( )( )( )( )( )( )( ) 2.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填上字和词语的意思。 头昏目( )________ 望而生( )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当他们登上山时,一股________的阳光,________射穿黎明前的________,远处________的湖水开始反射________的亮光。山顶上的雪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儿也开始________着光芒。好像有谁指挥似的,鸟儿们放开歌喉________地唱了起来。 1.在横线上添上适当的词 2.这段话添上了那些景物?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 4.作者描写在山顶上看到的壮丽景色,是为了表达________。 (六)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对话、景物描写的朗读。 2.背诵景物描写和列宁最后说的那两句话。 十一、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通过本篇板书可一目了然地知道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知道了本文的中心思想,突出了重点、难点,掌握了本身的基础知识。 [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