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鸬鹚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11:1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要求: 1、按照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节。 2、能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渔人动作、神态,湖面情况的词句,理解、体会湖面情况与鸬鹚捕鱼的联系。 3、能读、写、默本课11个生字和课后练习中的13个词语。用“无数”、“恢复”造句。 4、了解鸬鹚的外形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由此体会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 教学重点: 按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宁静、美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介绍鸬鹚,看插图。 鸬鹚是一种水鸟,羽毛灰黑色,有绿色光泽,嘴扁而长,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鱼,喉下的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到的鱼就放在喉囊内。这种鸟也叫鱼鹰,我国南方地区饲养它来帮助捕鱼。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出示——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合适的节奏等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二、学生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课文主要写了鸬鹚什么?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按这个变化试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分节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鸬鹚的什么? 板书:准备 捕鱼 结束 (2)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 板书:平静热闹平静 (3)按这个变化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7节) 2、读课文,用()找出描写湖面情况的句子。 出示小黑板: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清亮亮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天色渐渐暗下去,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指名分别朗读。 师:他们读得很好,读出了湖面从平静到不平静又恢复到平静的过程。那么湖面的变化和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四、学习第一段 (一)边看插图,边听同学朗读。 体会一下这时的湖面是怎样一种景象。 1、听了同学的朗读后,你们这时的湖面是怎样一种景象? 板书:夕阳图(平静) 2、课文第一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夕阳西下、鸬鹚等候捕鱼的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并且通过一些词句把它表现出来了。下面我们通过反复朗读、自学,把表现美景的词句用小圈找出来,用直线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渔人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集体来欣赏这些优美词语。 3、分小组学习。 (二)赏析词句 1、逐一出示词句进行赏析 ①湖面:绿油油一面镜子 出示小黑板: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你为什么认为这句句子写出了画面的美丽? (把平静的湖面比作一面镜子。因为没有风,湖面上没有一丝波纹,平静、清澈、透明。所以可以把它比作镜子。)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优美的句子朗读一遍。 ②垂柳、稻田:一望无边 ③小船:浮 (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 因为小船没有划动,所以更显出湖面风平浪静,气氛寂静,齐读这句话。 ④渔人:悠然 (先说说“悠然”是什么意思?再说理由) 悠然——悠闲的样子。 因为渔人在吸烟,没有划动渔船,所以湖面上很平静。渔人坐在船上安祥地、自在地抽着烟斗,望着那平静的湖面,他显然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陶醉。一切显得是那么安静啊。齐读这句话。 ⑤鸬鹚:列队的士兵等待 出示小黑板: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列队的士兵——很威武,神气,整齐,训练有素 (“等待”与湖面的平静有什么关系?) 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并没有下水去捕鱼,所以湖面依然很平静。齐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第一段。 现在我们一起朗读这一段,要读出那种宁静,闲适的气氛,速度可以稍微慢些。先由老师引读,再齐读。 3、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一段。 4、小结。 这一段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由景到人的顺序描绘了夕阳、湖面、垂柳、稻田、小船、渔人在悠闲地吸烟,鸬鹚在等待命令这样一幅优美宁静的夕阳图。 四、布置作业 1、抄词; 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通过对有关词句的赏析,体会了夕阳图的美景,出示板书:夕阳图 这节课我们要来欣赏第二幅画面:出示:捕鱼图 二、学习第二段,赏析词句 随着渔人的竹篙在船舷上轻轻“一抹”,平静的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指名读第二段,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时的湖面情况。 交流板书:热闹 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句来表现湖面热闹的景象呢? (一)分小组自学第二段,用直线划出鸬鹚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渔人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用小圈找出有关词语。 (二)交流 1、交流句子 老师读描写湖面的句子,男生读描写鸬鹚的句子,女生读描写渔人的句子。 2、交流词语 ①第2节 学生各抒己见 (1)出示句子: 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指名读)“荡起”和“跳跃”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写出了波纹荡开的样子,也描写出了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一朵朵跳跃的样子。)齐读。 (2)湖面怎么会产生这种变化的? 因为渔人拿竹篙在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才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请一个学生做做“一抹”这个动作。全班做。 师:“一抹”,就是竹篙在船舷上一擦而过。 指名读第二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有顺序地描写的。 引读:师:因为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生:所以湖面…… ②第3节 过渡:随着鸬鹚在水中捕鱼,湖面上就更热闹了。现在我们来默读第5节,着看渔人是怎样指挥的鸬鹚捕鱼的?用了哪些词语。 (1)师: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做一个选词填空的练习。 出示小黑板: 伸出 打着 跳上 拍着 钻出 蹦上 扔 压 抓 甩 掐 挤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指名分别读两行词语并交流: 为什么先用“钻”,后用“跳”? 为什么用“抓”,不用“掐”? 为什么用“挤”,不用“压”? 为什么用“甩”,不用“扔”? (2)齐读,边读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写出了鸬鹚捕鱼的动态,欢快活泼;也写出了渔人从鸬鹚喉囊里取鱼时的利索劲儿。湖面上鸬鹚在跳跃,渔人在忙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快忙不过来了。 (3)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热闹的场面,要用跳跃、轻松、欢快的语调朗读,同时体会一下这些动词的准确性。 (4)齐读第二段,注意读出那种欢快热闹的气氛。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此时你又感受到什么? 出示:归来图:(平静) 湖面上开始安静下来了,直至最后湖面上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2、默读第三殷,你从哪些词句中知道湖面开始恢复平静了?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 说明人们都烧晚饭了,时间已近傍晚,湖面又向平静过渡。 齐读。 (2)“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 这时再也听不到水鸟下水时发出的响声,湖面上不会有波纹,浪花也不再跳跃了。齐读。 (3)渔人一条条抛小鱼喂鸬鹚。 渔人喂鸬鹚时动作轻、慢。鸬鹚把大鱼留给人们,自己吃的都是小鱼,而且吃得美滋滋的,这使我们想起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齐读。 (4)“渔人荡起桨……” 湖面是平静的。齐读。 (5)“天色……恢复了平静” “恢复”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恢复”,它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这一词用得很贴切,点明了湖面原先也是平静的,课文的结尾与开头前后呼应。 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声音稍轻些,速度稍慢些。 三、总结全文 1、本文通过描绘了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夕阳图”、“捕鱼图”,“归来图”三幅画面,表现了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从而使我们每个小朋友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 2、我们通过本课的朗读训练,学会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合适的节奏等由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四、完成习题 1、指导造句 出示: 恢复: (1)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我恢复了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座古建筑恢复了原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__________________。 无数: 先把“无数”扩成词组,如:无数彩灯,无数鲜花,无数星星,无数海鸟,无数革命者等,然后再把词组扩成句子。 2、完成填表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鸬鹚 准备 捕鱼 结束 平静 热闹 平静 夕阳图:(平静) 湖面: 绿油油 一面镜子 垂柳、稻田: 一望无际 小船: 浮 渔人: 悠然 鸬鹚: 列队的士兵 等待 捕鱼图:(热闹) 归来图:(平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