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荷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57:53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这池荷花的美。

2.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

3.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2.练习用“有的……有的……”造句,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3.训练学生朗读、默读能力。

4.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文章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荷花开放的词句,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的美。

(二)难点

理解“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那一段文字。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从词句教学入手,抓住重点词语。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引导学生体会荷花的形状及颜色的外在美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这池荷花的内在美,在“活”字上下功夫,即感受到这池荷花蓬勃的生机。再辅之以感情朗读,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丰富画面的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自制荷塘配乐录像带,在播放画面的同时,教师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这段文字。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上自习,课堂练习。

五、教具准备

自制荷塘配乐录像带,自制荷花头饰,挂图一幅,自制幻灯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蜒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包含检复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象,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

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师述:“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含有“多”的意思。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

3)引读第二小节。

4)这一小节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第二小节。

6)课堂练习。

抄写:莲蓬  饱胀  破裂  挨挨挤挤  姿势  舞蹈  好梦  翩翩起舞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检查复习。

1.第一、二小节各说了什么意思?

2.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设疑:“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挂图,想象一下,都有哪些姿势?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3.指导朗读前两句。

4.指名读最后一句。

5.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比较句子。

1)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图……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3)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的画……

(这样比较,可以看出第四句为最好。因为①“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应。②“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③“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呼应。)

7.“画家”这里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读25小节,比较这两小节,哪小节写得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10.用上课文第二小节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三小节中的有关内容。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

11.放录像,同时范读34小节,思考: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文字,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读。

2.设问:“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4小节。

作者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

“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3.小结: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五)学习第五小节。

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

(七)质疑。

(八)朗读、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预习《春蚕》

(一)查字典,学生字词。

(二)认真读课文。

把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懂的地方把它画出来。

八、板书设计

16荷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