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话说热闹—— 一文教学谈 |
作者:大竹师范…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45:2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话说热闹——小语第二册<<咕咚>>一文教学谈 大竹师范附小杨涓 <<咕咚>>一文是小语第二册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在教学中如何有的放矢地指导阅读,训练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握紧抓"热闹"一词进行发散式指导阅读,收到满意效果。 一.逆向探索热闹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我有意识地从文中抠出"这下可热闹了"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热闹"一词下打着重号。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阅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感知"热闹"。 1.文中的"热闹"地场面指课文中的第几自然段与第几幅插图? 2."热闹"指的哪些动物一个接一个跑? 3.为什么这些小动物会跟着跑? 二.切身感受热闹 对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指导,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亲耳聆听热闹 利用现代媒体放出该段描写热闹场景的录音,用听觉去刺激学生思维。引发他们想象小动物"逃命"时的混乱场面。 2.亲眼观看热闹 放出小兔,小猴,山羊,狐狸……在听见"咕咚"来了逃跑的场景,适时指导学生观察他们的惊慌失措的神态。 3. 亲身领悟热闹 听与看已给学生心理造成定势。但仍没有进入身临其境的状态。我乘机鼓励学生即兴表演。叫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表演出动物门逃跑的情态。。创造性地发挥,夸张的表演使学生们在笑声中真切体会了热闹。 三.横向联想热闹 直觉思维是低段说话训练的起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我设计极了以下说话练习,发散学生思维。 1.你经常见到什么场面比较热闹? 2.什么时候会出现热闹的场面? 3.将自己亲眼所看,亲耳所听,亲身所想的热闹场面说出来。 给了学生联想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在情绪高涨中纷纷参与热闹说话,达到了说话训练的目标。 四.纵向剖析热闹 课文中各种小动物盲目跟从,不动脑筋,对这一思想品德教育,我设计下列问题。 1.小动物一个接一个跑的热闹场面,是值得学习呢?还是可笑? 2.野牛听说"咕咚"来了为啥不跑?"咕咚"究竟指什么? 3.如果你也在其中,你会怎么做? 教学本文,我突破了教师设问,学生寻问的传统阅读模式。做到教学有扶有放,发展了学生主体思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