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自然的语言 |
作者:程璐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44:1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大自然的语言 目标: 1、学习有关物候和物候学知识; 2、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本文生动而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重点:有层次地说明与运用拟人、举例的方法生动具体地说明抽象的事理 难点: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设想:品味语言四步走 课时:2 课时 操作: 第一课时 要点:整体感知 程序: ㈠导入:诗歌导入,引起兴趣。 ㈡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本文出现了三个概念: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和物候学,请通读全文,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2、你认为本文介绍的重点是什么?说明理由? ㈢再读全文,专项训练: 就“物候学”写出200字左右的解释性、简介性的文字。 提示:物候学的知识散布在全篇课文之中。学习中应该仔细搜寻并且要将它们有条理地加以整理。在此方面养成习惯,将十分有利于做读书摘要和积累专题资料。你们看,如果我们按物候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顺序来介绍,不就让人一目了然了吗? ㈣层次划分:据上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该如何划分? ㈤作业:比一比,看谁了解或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最多?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要点:品味、积累、运用 程序: ㈠导入: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所掌握的大自然的语言? ㈡品味语言 1、第一段: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过程,里面涉及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②“燕子翩然归来”放到“草木萌发”的前面,行吗?为什么?下面哪个季节的物候现象也运用了这种写法? 2、杏花开了,就好像……“阿公阿波,割麦插禾。”①这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的?能否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为什么?②这句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本文介绍物候学知识,有一个很明显的方法,你能发现吗?①括出文中的例子。②根据第⑦⑧两段的内容,综合画一幅地理简图,然后根据简图,就教材内容口头说明。③“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九天。”一句中“前者”、“后者”各指什么?④第⑧段为什么举两个例子?⑤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㈢积累语言 1、背诵第1自然段 2、背诵24节气歌 ㈣运用语言: 1、朗读诗句,说明时间。 2、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去寻找大自然的语言。 附: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思路:以读写为主,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分层设计。 内容: 一、基础题 1、生字注音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二、简答:第一段,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过程,里面涉及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春: 夏: 秋: 冬: 三、品析: 1、杏花开了,就好像……“阿公阿波,割麦插禾。”①这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的?能否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为什么?②这句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九天。”一句中“前者”、“后者”各指什么? 四、抄写:《二十四节气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