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放风筝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39:22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放风筝的过程,激发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2.学习作者按顺序观察和叙事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缓缓”、“精致”造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蓝天、白云、五颜六色的风筝交织在一起的美丽画面。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二)学生借助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三)练习用“缓缓”、“精致”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谁放风筝?在哪儿放风筝?怎么放风筝?) 3.出示挂图。 (二)看图初读课文。 1.让学生看图思考:我们该怎样看图? 2.指名回答。 (1)看图要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人到物。 (2)看图要注意图中人、事、物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4.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有关内容回答。 5.再次看图,思考:天空中有哪些风筝?哪些是在“大蜻蜓”飞上天空以后放上去的?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6.指名回答。 (天空中有“老鹰”、“蜈蚣”、“仙鹤”。“蝴蝶”是在“大蜻蜓”飞上天空以后飞上去的。因为图中“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时候,那个小女孩手里拿着的“蝴蝶”还没有放飞呢!) (三)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序号及文中生字、新词。 2.学生借助拼音查字典,认识文中生字、新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