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和企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39:08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教学目标

1.了解“我”随我国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看到企鹅的情况,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重点词句,了解企鹅的样子、种类和生活习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全文,了解“我”随我国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看到企鹅的情况,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重点词句,了解企鹅的样子、种类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二)指名看拼音,读词语,检查自学。

尽管      覆盖     考察     壮观

黑白      相间     呈流     流线型

光滑      油亮     毛绒绒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回答标画的内容。

时间:19861月:地点:南极大陆;

人物:我、高伯伯;事件:我看到企鹅。

2.让学生用“谁?到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学生质疑。

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难懂的句子提出问题。比如:南极大陆在什么地方?什么是南半球、东半球?什么叫流线型?什么是退化?什么叫躯体?等等。

(五)释疑。

在释疑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理解词语,读懂句子。

1.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弄清企鹅生活的地点。

198618日,我们从北京出发,乘飞机从东半球飞到西半球,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114日才到达目的地——南极大陆。”

在这句话中“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极大陆”都是些表示地理位置的词语,为了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这些词语,教师可借助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作辅助教学。让学生先从地图上找到北京和南极大陆,然后看两地相隔的距离。这样便会一目了然地理解“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等词语,同时对于南半球的顶端为南极,围绕南极的大陆就是南极大陆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理解这些词语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看地图,马上会感到南极离北京很远很远,南极上的企鹅自然也是生活在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地方。

2.读句子,理解企鹅的生活环境。

“尽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作者1月份到达南极,正值南半球的夏天,但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夏天尚且如此,冬天就更不用说了。

企鹅能生活在这样的冰雪世界里,说明它很耐寒。

3.看图,读句子,理解词语。

1)出示企鹅的挂图。

2)让学生读描写企鹅样子的句子。

“它们的躯体呈流线型,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对比鲜明;翅膀退化成鳍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十分有趣。”

通过看图,学生自然会理解“躯体”指企鹅的身体。“流线型”是指企鹅身体的形状:头圆、尾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状。要让学生明白这种形状,使企鹅在水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小,适应水中生活。“退化”指企鹅原来用作飞行的翅膀,变成了如同鱼的鳍一样了,这是由于企鹅长期在水中生活演变而成的。“一摇一摆”是讲企鹅走路的样子,由于企鹅很胖,腿很短,所以走路一摇一摆,这样描写,不仅写出了企鹅的外形,而且表达了“我”喜爱企鹅的心情。

(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设疑。

1)“我”在企鹅岛上看到哪几种企鹅?说说它们各是什么样儿的?

2)哪些词句表达出“我”对企鹅的喜爱之情?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有关词句。

(七)课堂交流讨论。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