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静夜思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37:57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静、思、床、疑、霜”这五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并理解诗中的词语。

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读诗,加深对生字字义的理解。

2.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强烈思想感情。

(四)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古诗中精炼的语言,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解释指导下,理解词意,诗句含义。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疑点:为什么作者通过一轮明月就会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三)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再结合图片,以及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白诗句中蕴含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可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朗读,交流朗读体会。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对生字的练字要重点指导字形和字义。

2.辅助从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二)整体感知:

1.教学古诗,要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再把词连起来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感情。

(三)重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简介作者。

1.导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板书课题)静夜思——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夜半梦醒,独对皓月时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2.简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全诗,试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根据注音试读诗文。

3.学生以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查找字词意。掌握字形。

4.组内交流学习情况。

5.检查学习结果,教师重点指导与订正。

(三)借助书上插图,解释诗意。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