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练习3(苏版5册)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35:10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 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字词句练习。 2、 练习用钢笔写好上下结构的几个字。 3、 读读背背成语和儿童诗。 4、 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5、 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重点: 学用字词句、积累语言、口语交际、写字。 教学难点: 1、 能用几句话写出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2、 遇到危险时有效自救或求救。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 师:学了《蒲公英》一课,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把自己的种子宝宝传播出去。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植物用有趣的方式传播着种子。瞧——(出示图片:椰树,学生叫出名字)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就很特别,自己读读吧! (2) 学生自由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3) 指名读短文,然后集体交流: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什么。 (4) 区分“漂流”与“漂浮”的意思差别。 A 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理解、体会。 B 指名说。(教师点拨:可从“流”和“浮”的字义上辨析;联系上下文理解:想想椰果原来在什么地方,后来呢?) (5) 学生小组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新安家”的意思。 (6) 齐读短文,边读边想象椰树种子旅行的情景。 2、第二部分。 (1) 出示插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植物?(蒲公英、苍耳、豌豆、葡萄) (2) 学生自由说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种子。(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3) 自主连线,集体交流答案。 (4) 拓展:学生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其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 第三部分。 (1) 学生默读题目,弄清要求。 (2) 练习口头表述。(先在小组内说,再指名说。) (3) 集体评议:听了同学说的,能否弄清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他说得通顺吗?听起来有意思吗? (4) 根据大家的交流、评议,学生练习用几句话介绍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教师巡视指导) (5) 反馈写的情况。(指名读自己写的) 二、 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素、晃、荒”。 2、指明说三个字结构上的相似点。(上下结构) 3、观察字形,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字要站稳,上下中心要相对。) 4、 提示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学生描写三个字。 5、 教师范写“素”和“荒”。 6、 学生再次写字,体会字形要点。 7、 说说类似字形的其它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一) 成语 1、 成语竞说:学生说自己积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比比谁一口气说得最多。) 2、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几个关于动物的成语。 3、 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 *雏( ) 贯( ) 倾巢( ) 豕( ) 窟( ) 4、 指名当小老师,带读成语。 5、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互相补充。 6、 集体交流,大致理解成语含义。(师小结:许多成语的创造灵感来源于动物,现在更多地用它的比喻意。) 7、 多种方式反复诵读成语歌,熟读成诵。 8、 背诵成语歌。(自由选择形式,展示背诵) (二) 儿歌 1、 出示插图,学生看图说小男孩在干什么?(早晨放鸭子) 2、 板书“晨牧”,学生读题。师:这首小儿歌就是描述了农村孩子清早放鸭子的情形。 3、 学生自由读儿歌。(给学生8分钟,看谁能读得最棒。) 4、 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想象,看看谁的读能让大家感受到画面。(师生比赛读。) 5、 自由练习背诵儿歌。 6、 指名或指小组展示背诵。 三、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 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 指导学生观察 “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 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 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 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 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 学生临贴描红。 7、 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 8、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搜集一些自救或求救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课前可适当交流。 一、谈话揭示话题。 1、 师: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相机小结:学会求救) 3、 学生读提示,弄清交流内容。 二、指导交际 1、 出示挂图,问: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小姑娘在拨打119报火警。) 2、 学生情境表演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 (1) 拨打火警求救(说清发生火灾的具体地点,火势情况,要沉着,语言要简洁、清楚。) (2) 采取自救措施(匍匐前进,用毛巾或衣物(最好弄湿)捂住鼻子,防止烟雾吸进鼻子。从安全通道逃离。) 3、 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其它意外事件的求救。(自选情景) 4、 集体展示、评议。(教师、学生相机小结各种求救注意事项。) (1) 落水 (2) 中毒 (3) 被盗 (4) 急病 …… 《练习三》有感 学用字词句的教学中,第一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大多数能理解,但是,他们是依靠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不是联系上下文,这使我感到很是着急,当我强调注意联系上下文时,有些聪明的孩子很快的将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漂流”--它随着海水做长途旅行。我回顾教学过程,发现在开始读文后,就应该让孩子们在文中找到需要理解的几个词。再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这样的指向明确些,就能使孩子们意识到这种理解方法。第二部分教学很轻松,有的孩子在预习中找到了一些课外资料,很快的就帮助同学完成了这题。当然,第三部分就更是迎刃而解了。在读读背背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些词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帮助孩子们一起找规律,使他们很快的掌握了背诵技巧。背诗时,我采用了听想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背诵,听师读,想想画面和声音。这样学生也很快掌握了。口语交际,主要采取表演评价的方式进行,学生参与性较高,活动面也较广。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