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惊弓之鸟 |
作者:柳州市景…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19:53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 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具准备: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 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初读课文,思考有关问题。 (1) 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答案就在课文里。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 首先要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把课文读通了。然后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生字的读音。 Wèi cǎn yù pīn 魏 惨 愈 拼 (4) 分小节读课文。评议,正音。从读音是否准确,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是否正确,标点符号表示的语气是否读出,速度的快慢是否适当等方面进行评议。 (三)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 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 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 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 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 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 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 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 “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 飞得慢 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 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 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 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 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板书: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 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 只拉弦 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 “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 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 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 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四)复述课文。 1、 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 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 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 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 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 28、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