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案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6:54:50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青蛙、苍鹰、松鼠、登山、展现、失望、台阶。 2、《青蛙看海》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青蛙想看海,听了苍鹰的话,很失望。后来,在小松鼠的鼓励下,终于跳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较为全面地复习了第一教时的学习情况,为继续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过渡:青蛙听了苍鹰说的话,为什么会失望呢?请小朋友们一起打开课本听录音。 [紧紧承接学生的回答提问,自然地进行了过渡。] 1、自由朗读。 2、讨论交流。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①“山高”。是啊,这山太高了,白云在半山腰飘着,那台阶就好像是从天上挂下来的,青蛙感到惊奇,不禁吸了口凉气。请你学着青蛙的样子,读一读:“天哪,这么高的山!” ②“青蛙没有有力的翅膀和善跑的长腿”。青蛙对自己能不能登上山顶,产生了疑问。指名朗读:“没有……怎么……?”。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抓住了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体会青蛙当时的心情。体会后,再朗读,训练扎实。] 三、讲读4-12自然段。 过渡: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青蛙感到很失望。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但是,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这时,一只松鼠跳到他的面前。松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青蛙听了又怎么做呢? ㈠讲读4-10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青蛙和松鼠说的话。 学生答后,出示对话: “你想看海吗?” “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 “这有什么难的!” “再跳一下!”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2、讨论。松鼠和青蛙进行了几次对话?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同桌表演对话,要读出感情,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找出对话,理解对话,朗读对话,表演对话,训练的层次非常清楚,也很到位。] 4、指名学生在台前表演。 ⑴第一组表演后,老师采访:小松鼠,你为什么对青蛙说:“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呀?小青蛙,你听了松鼠的话,心里想了什么? ⑵第二组表演后,老师采访:小青蛙,刚才你跳了几个台阶?感觉怎么样?你能坚持跳上去吗? [设计很巧妙。第一个采访,帮助学生理解了松鼠鼓励小青蛙的话。第二个采访,为学习下文作了过渡。] ㈡讲读11-12自然段 过渡:你真是一只有决心的青蛙,相信你一定能跳上山顶!青蛙有没有跳上山顶呢? 1、引读(师引)“就这样——(学生接读)。“就这样”是什么意思?品读句子。 2、青蛙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跳。他跳得很累了!可是他顾不上休息,一心想着往上跳,往上跳……终于,他跳到了山顶。这时他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个字看出来?(啊!)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品读描写青蛙登山的句子,体会他的毅力、艰辛。因为登山是艰辛的,所以看到大海时,就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啊!”的含意是深刻的。] 四、总结。 启发学生想像:青蛙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他会对松鼠说些什么?青蛙又会对其它想看大海的小动物,说些什么呢? [启发学生想象,实际上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认识、体会,用“青蛙”的嘴说出来,很有创意。]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故事。 2、写话。“啊!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9青蛙看海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童话故事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朗读的训练和词句的理解,是很扎实的;启发学生想象是合理的。] (简评:徐伟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