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乡下孩子
作者:莺语流泉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6:52:53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1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里”。

 

2、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里”。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观察法、示范法

 

自学法、练习法

 

词卡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先写“孩子”,问:大家看到这两个字,马上会想到这首诗歌写的是——(齐答:孩子)

2、再写“乡下”,问:在前面加上“乡下”,告诉我们什么?(写的不是城市里的孩子,而是乡下的也就是农村的小朋友)

3、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轻轻读全文,想一想:各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依次为:幼小的时候得到爸爸、妈妈的疼爱——编故事、吹歌曲——挖野菜、逮小鱼——生活在阳光下、旷野里)

2、教学生字词。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学生提出后,教者用小黑板出示第一批生字词。

领读,指名读。

其中侧重理解意思的词语:

欢唱:欢乐地歌唱。

野菊:生长在野外的菊花。

乐坏了:快乐得不得了。

馋嘴:看见好吃的就想吃。

3)教者用小黑板出示第二批生字词。

侧重读音指导。

3、读全文。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3个生字。

皮:独体字,共五笔。重点要记住前三笔的笔顺。起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

野:共十一笔。左右结构。左边是“里字旁”,(齐读)右边是“予”。写“里”时要注意两点,一点是“里”的第五笔是竖,另一点它的最后一笔横改为提。右边的“予”是四笔。

嘴:共十六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部,小一点;右边的“此”要写得扁一些

2其他要描红的字,着重讲:

菜:共十一笔。上下结构。中部的“爫”,要写得扁一点,与“艹”共占一半,居横中线上部。

3、田字格内需要进行字形比较的有“坏”和“怀”:

坏:共七笔。左右结构。左边“提土旁”第三笔为“提”。全字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好坏的“坏”。

怀:也是七笔。左边“忄”笔顺是点、点、竖。全字左窄右宽,下部齐平。关怀的“怀”。

4、描红,教者巡视,相机指导。

四、课堂作业

1、 熟读课文。

2、 读读、写写生字词。

 

 

 

 

 

 妈妈    怀里    欢唱     野菊    歌曲

   野菜    肚皮    乐坏了   馋嘴

 

黄鹂    纺织    含草叶    小猪   

猫咪    旷野    撑圆了    一串   

  2    

 

 

 

1、  <![endif]>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验、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讲授法、示范法

 

朗读法

 

投影片

           

一、          复习提问

二、          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

1)出示投影片或看课本上的图,引导仔细看图,要求能说出:

①画面上部画着什么?下部画着什么?

②画面右上角画的是什么人?她身上穿着什么衣服?头上扎着什么?脚上穿着什么?

③画面上的小女孩脸上是什么表情?她左手挎着什么?右手做着的手势说明她在做什么?(学生看图,同桌讨论,组织全班发表意见)

④小结: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乡下孩子是天真、活泼、可爱的。他们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2)指名读课文。

2、指导读文

1)讲读第一小节后,出示“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教者讲“曾是”是“曾经是”的意思。

黄鹂“是一种可爱的小鸟,它的鸣叫声是非常好听的。它怎么会飞到妈妈的怀里去的呢?(板书:黄鹂    怀里    欢唱)小结

②再出示“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讨论后小结。

(板书:背上   盛开   野菊)

③提问:读了这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④用愉快的语气齐读第一小节。

2)轻声读第二小节。出示: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请大家想一想:“我”有本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讨论小结。

(板书:捉蝴蝶    编故事     含草叶     吹歌曲)

3)指名读第三小节,提问:这一小节有几句话?(两句)各说的什么?

①请大家读读诗句,看看课文的插图,再想象一下:“我”挖野菜、逮小鱼的情景,以及“我”回家后喂小猪和猫咪的场面。

②从“撑圆了小猪的肚皮”“乐坏了馋嘴的猫咪”这两句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③教者指出:挖野菜、逮小鱼,这些只是乡下孩子劳动内容的一部分,他们参加的劳动还有很多。

④指名读第二、三小节,思考从这两小节,我们可以看出乡下孩子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⑤第二小节女生齐读,第三小节男生齐读。

4)教者读第四小节

①这一节写的是什么意思?

②齐读全文。

三、课堂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回忆各段内容,背诵全文。

 

 

 

 

 

怀里    黄鹂     欢唱

背上    野菊     盛开                      阳光中

捉蝴蝶   编故事  

含草叶   吹歌曲                      

挖野菜   猪肚                                    旷野里         

小鱼   乐坏猫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点拨指导法

 

练习法

 

卡片、小黑板

           

一、总结谈话

1、提问:这是一首诗歌,它歌颂的是谁?(乡下孩子)歌颂他们什么?(聪明灵巧、能干、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

2、把你了解到的乡下趣事,讲给大家听听。

3、小结:乡下孩子是活泼可爱的,值得我们赞扬。我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也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二、朗读指导

1、各自轻声读课文,体会各小节基调及重音。

1)指名读第一小节。基调:欢快。重音:“欢唱、黄鹂、盛开”和“野菊”。

2)指名读第二小节。基调:轻松。重音:“捉、编织、含、动听”和两个“能”。

3)指名读第三小节。基调:兴奋。重音:“挖、撑圆、逮”和“乐坏”。

4)指名读第四小节。基调:赞叹。重音:“生、阳光、长”和“旷野”。

2、教者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后相机指导,齐读。

三、指导背诵课文

1、回忆各小节的内容。

2、结合回答出示全文板书。

3、按板书试背

4、同桌轮流背、听,指出存在问题,继续练背

5、指名个别背诵,全班齐背

四、课堂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