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4课,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坐在草地上仰望星空,看着看着那原本挂在天上的银河似乎变成了家乡的小河(生1答。),变成了奔腾的长江(生2答。),小作者不禁向它提了很多问题。小作者到底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
二、自主探究,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课文。思考: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把银河想象成小河、长江的? 2.读后指名回答。初步感知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3.分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自然段自读体会。 4.选派代表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画一画课文内容。(画出清澈的河水、小鱼、水草。) 理解清澈。想象小河里还会有什么,自己会在清澈的小河里干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小朋友好奇、疑问的语气。 (2)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方法同上。画一画课文内容、理解一些词语、指导朗读。对一些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出示搜集的资料帮助理解。 如:理解“‘大鼻子’的货船”、“航标灯”、“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如果学生提到了牛郎织女星,老师可相机播放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录像片断让学生具体感知。 (3)小朋友的问题问完了吗?指导读好第五自然段,强调”好多好多”读出小朋友对银河的好奇及探索银河奥秘的兴趣。 5.学生齐读全文。
三、展开想象,学习提问 1.过渡:听着小朋友的朗读,老师好像看到了银河里那一颗颗会眨眼睛的星星。满天的星星,初看好像同“银河”没有关系,实际上它们和地球一样都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小家庭”。下面,我们再来仔细地看一看银河,想一想:你要对银河提什么问题?(再播放银河的录像) 2.现在,小朋友一定有很多很多问题要问银河,你们能学着小作者的样子问一问吗?(出示课文句式。)“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 ?有没有 ?” (1)试着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2)全班交流。(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
四、思维拓展,学会运用 1.刚才,小朋友向银河问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问得很好!那么,有谁能像小作者一样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那你就是小诗人啦!谁愿意来试试?(出示句式: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 2.银河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老师把这个问号留给你们,相信将来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看望银河。 3.学生随着乐曲美读整篇课文。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背一背。 2.阅读课外书籍,探索宇宙奥秘,把你的读书心得与同学交流 | |
|
课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动手动脑寻找和“‘大鼻子’的货船”、“航标灯”、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等有关资料,耽培养了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 |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的词语和句子时,丰富了阅历,积淀了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的课外延伸是学生语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教学,沟通了课堂勺外,拓宽了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