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识字6(苏版4册)
作者:莺语流泉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6:52:1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了解12种动物的名称。
2 .对照插图,认识12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事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3 .正确朗读韵文。

☆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 教学准备
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12种动物的资料。
⒉生字卡片、自制课件。

☆ 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询问父母等多种途径,收集动物的资料,把学生的触角引向广阔的天地,在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中获取新知。课上,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广大学生提供“倾吐”的舞台,让他们活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观察画面,合作交流,练习说话,诵读韵文,了解各种动物,从而认识到保护动物的意义。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⒈小朋友,你们去过野生动物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
 (出示图。)大家看,这儿的动物朋友真多呀!你认识哪些动物?和它们打个招呼。
⒉指名说一说,相机出示词语。
⒊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初读韵文
⒈学生自由读韵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动物的名称准确、响亮地读出来。
⒉小组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⒊去掉拼音会读吗?分四人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用生词卡片检查生词读音。
⒋玩“给动物挂牌”游戏。
⒌图文对应读词语。

三、合作交流,学习韵文
⒈(指图。)你们了解这些动物吗?谁来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熟悉的一种动物。四人小组对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讨论交流。
⒉指名上去做小导游介绍,师生补充评议,相机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⒊说话训练:(出示句式)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有          ,有     的    ,还有        。自由练说后全班交流。

四、指导熟读,整体感悟
⒈小朋友,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你能读出对这些动物的情感吗?自由尝试将韵文连起来读,指出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u”
⒉师配乐范读,学生感受押韵。
⒊指名读,要求能在读中表现出自己对这些动物的喜爱,害怕等情感。师生相机评价。
⒋齐读全文,整体感悟。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⒈出示生字:狮、猩、袋。指名读。
⒉这几个字的读音跟字形有什么关系?(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⒊自学字形。
⒋你记住了哪个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听。
⒌学生在书上描红。
⒍学生在轻缓的音乐中写字,教师强调“三个一”并巡回指导。
⒎ 反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这里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作好铺垫。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掌握字音,认识词语,再以游戏的形式将抽象的词语与形像的事物进行联系匹配,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为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收集的资料,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小导游”的介绍、师生的互动评价,更是让学生拓展了视野,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在胆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学生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让学生通过探究,体会形声字的特点,探讨记忆生字的好方法,达到识记、会写、写好的目的,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一、 复习导入,指导背诵
⒈齐读整篇韵文,注意读出对动物的情感。
⒉找一找每组动物的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读。
⒊指名背诵,师生相机评价。
⒋齐背。

二、发挥主动,学习生字
⒈出示生字:虎、雀、鹿、斑。指名认读。
⒉课件演示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学生自学笔顺。
⒊小组讨论学习:你还有什么方法读住这些字?教师巡回参与讨论。
⒋汇报交流结果。
⒌教师讲解“雀”和“鹿”的写法,并范写。
⒍学生在书上描红。
⒎学生在《习字册》上写字,教师巡视。
⒏反馈指导。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⒈小朋友,你们还想认识其它的野生动物吗?课后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野生动物园,认识其它动物,并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等。
⒉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写一个“动物介绍”。
⒊在班内开展一个“动物展览会”。



   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韵文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积累,并进一步感受到韵文独特的韵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适时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学习方法,会让学生有一种自由轻松和愉悦感。



  这样的设计,沟通了课堂内外,实现了语文课与生活的衔接,激发了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吸取教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