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识字3(苏版4册)
作者:江苏张家…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6:51:5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2.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投影片)、生字词卡片等。

☆ 设计思路
  1.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教材中精心编排的插图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教师充分利用图片将词语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较直观地理解词语意思。
  2.观察探究,自主识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强,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认识基础,教师可以以此构建平台,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一、绘画入手,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观察偏旁起源与演变过程,
 (l)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分别画出树、禾苗、竹叶、小草。
 (2)出示相应的古文字,引导学生探求古文字的演变规律。
 (3)学生根据图或古文字,猜猜相应的偏旁。
2.认识木字旁、禾字旁。

二、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自己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不认识的可以请教小组同伴。
2.借助拼音自读词语,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3.检查自读情况,校正生字、词语的读音。
 (1)组长组织组员轮流读,互相正音。
 (2)小组汇报朗读,教师正音。
4.自由诵读词串,把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读。

三、再读词语,发现规律
1.给予学生自读的时间,并说说自读过程中的发现。
2.小组讨论交流。
3.大组交流反馈。总结得出:
 (1)每组词语中生字的偏旁相同。
 (2)词语与词语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

四、引导诵读,读中感悟
1.让学生图文对照,再次诵读词串,在读中感悟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诵读前两行词串。
 (1)出示挂图“松柏”、“杨柳”。
 (2)说说树木的名称,观察图画,具体说说松柏和杨柳是什么样的。(练读“松柏”和“杨柳”。)
 (3)松柏苍翠挺拔,杨柳婀娜多姿,木材还能制成很多东西呢!(读“桌椅”。)
 (4)引读“秧苗、稻谷、庄稼”,春天,农民伯伯把秧苗插在地里;秋天,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大片。经过农民们辛勤的耕耘,稻谷等许多庄稼终于丰收了。
 (5)连起来读一、二两行。
2.诵读后两行词串。
 (1)看图,说出竹制品的名称,再读读“竹篮、箩筐、筷子”。
 (2)引读“茶叶、菠萝、兰花”,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出示茶农采茶、制茶图。)茶农们将采下的新鲜茶叶经过各种工艺制成了茶叶,用开水沏泡,清香可口,不但中国人爱喝,外国人也爱。(练读“茶叶”。)(出示“菠萝”图。),这种水果叫“菠萝“,请吃过的小朋友介绍一下它的口味。(练读“菠萝”。)春天到了,(出示“兰花”图。)兰花开放了,还散发出淡淡的香味。(练读“兰花”。)
 (3)诵读“茶叶、菠萝、兰花”。
 (4)连起来读三、四两行。
3.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好词语。

五、齐读韵文,小结本课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图画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初步感知古今文字的演变规律。

   这一环节的设计,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读生字和词语,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另外,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正音,以及由老师指导正音,帮助学生读准了生字词的音,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主体性学习是一种自由的学习,营造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新课程理念指出:“反对教师带看知识走向学生,侣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与协作主动获得知识。”这一环节中,通过先小组交流再大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思维融入到他人的思维中,印证了现代教学论所倡导的“吸纳他人认知,交换自已视角,再造思维广度”的思想。



   课文将诸多意象并置在一起,中间留有空白,惟其“留白”,才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合力。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词串,激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词语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2.做“找朋友”的游戏。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指名读韵文,师生评议。
2.同桌互相读,互相评议。
3.齐读韵文。

三、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由学生用自己认为便于记忆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相互交流。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如:“柳”、“菠”、“蓝”等难写或容易写错的字。)
3.学生按笔顺在书上描红。
4.完成习字册。



  本课的词语,大部分是学生所熟悉的,不必在理解上花太多的时间,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同时借助插图,联系学生生活展开想象。每个词语之间不要领读,也不要拖腔,要留下空间引导学生感悟。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语文新深程标准》的要求,生字教学也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生字形,他们会记得更深刻。同时。生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范写显得必不可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