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古诗两首(苏版4册)
作者:江苏张家…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6:51:53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 1 个多音字。
3 .初步懂得两首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语言高度凝练、蕴涵深刻的特点,把古诗读通读懂。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 设计思路
  本课所学的两首古诗,都与春天有关,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真正进入诗文情境,体味诗句,朗读感悟。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⒈大自然一派春色,画家用彩色的画笔描绘它:音乐家用欢快的旋律歌唱它;诗人呢,喜欢用优美的文字来赞美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诗。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
  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⒊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句,学习字词
 ⒈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摧开百花等特点。
 ⒉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⒊出示诗中的生字,指名读,师生正音。
 ⒋指名读诗句。

三、指导朗读,领会诗意
⒈指导读懂第一行诗。
 ⑴出示第一行诗:好雨知时节。
 ⑵教师指出,“好”是全诗的中心,这句诗中,“好雨”之“好”体现在什么地方?
 ⑶根据学生发言,小结:从知时节可以看出春雨的善解人意。
 ⑷感情朗读。
⒉读懂后三行诗。
 ⑴(出示后三行诗。)这几行诗也写出了春雨之“好”,请小朋友读一读、议一议,说说春雨好在哪里。
 ⑵自己读诗,用笔画出有关的词语。
 ⑶小组交流:我画了哪些词,为什么画这些词?
 ⑷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了解春雨的特点,体会春雨之“好”。
 ①“当……乃……”写出了春雨来得及时;
 ②“润”写出了它对万物生长的作用很大;
 ③“潜、细、无”突出了春雨不好声张、精细可人的品格。
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⒋齐读全诗,再次体会春雨之“好”。

四、熟读成诵,体悟意境
 ⒈同桌互相说说春雨的“好”,再相互对诗句,看看谁能把春雨的“好”读出来。
 ⒉一边看插图想象下春雨时的样子,一边试背古诗。
 ⒊指名背诵,集体评议。
(一人背诵时,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
 ⒋ 集体背诵古诗。

五、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乃 随 潜 润 细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交流汇报: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个比较好记?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教师指导书写。

  古诗因其意蕴含深远、文字凝练等特点,往往较难引起学生共鸣,所以上课伊始的情境创设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富有感情的谈话,为学生本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初读诗句,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迈出了领会诗意的第一步。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掌握了理解诗句含义的方法。这样,课堂教学的意义就不光是课堂,不局限在教材,而是面对着学生未来的学习。可以预见,这种学习方法的习得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用。




  学生记忆、背诵古诗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师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表象,为学生的记忆提供凭借,减缓了背诵的坡度。

  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主学习;由于记忆方法来源于学生,所以也更容易为同伴所接受。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一、 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⒈全班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⒉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诗《春晓》。

二、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⒈听教师范读,边听边想:这首诗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指名回答思考题。
 ⒊指导理解第一行:春眠不觉晓。
  ⑴这行诗中有两个生字“眠”和“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⑵学生查字典,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准确的义项。
  ⑶这句诗连起来说是什么意思呢?先自己说说,再说给同桌听。
  ⑷指名说诗句的意思,师生评议补充,提示学生口味“不觉晓”:春光是多   么美好,连睡觉都那样不舒服,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⑸教师小结:理解诗句时可以先理解关键词,再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⒋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学习第二行诗:处处闻啼鸟
  ⑴出示诗句,提出小组学习要求。
  ⑵小组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⑶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师生评议。
  ⑷诗人为什么不写“处处闻鸟啼”呢?(学生如果无法回答,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古诗为了压韵整齐,便于吟唱,往往会颠倒词序,使意思变得曲折、跳跃,和我们现在说话、作文的习惯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要体会这些特点,才能把古诗读通读懂。
 ⒌自学后两句诗。
  ⑴学生个人自学,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⑵自学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⒍把这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熟读成诵,体会意境
 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或体会想和大家谈谈。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⒊分小组比赛朗读。
 ⒋练习背诵本诗。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⒈出示生字:晓 眠
 ⒉指名分析字形,说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⒊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⒋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评议典型作业。

五、课外实践活动
   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在小组里读给同学听,然后在班里交流。

  本课收入的两首古诗都是描绘春景的,联系较强,由复习刚学过的古诗导入新课,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查字典理解词义,这里,教师再一次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的意境,接受诗歌的熏陶,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是一项基本功,需要经过长期一贯、扎扎实实的训练。当堂作业,当堂评议,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了生字教学的实效。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这样的教学,沟通了课内外,拓宽了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