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内容说明: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二、教学目的分析: 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语言。 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注: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三 、学生现状分析: 知识水平:能读懂文本并能依据特点情景展开合 理想象。 学习能力:基本能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新知。 信息素养:基本能作普通的电脑操作和上网搜找资料。
教学硬件分析: 1、已拥有网络课室一个。 2、精心制作教学辅助软件。
教法设计: 1、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第二课时详述如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导语:上节课你们在海底第一站的旅行愉快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在陈老师的导游下参观奇妙的海底世界。 谁来回忆一下,哪句话概括地写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A、自主学习第2、3自然段。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饱览一下海底奇异的景色,请各位旅客点击“景色奇异”,并带上耳机,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学生看课文录象,听课文录音) 提出任务:①你认为海底世界“奇异”在哪里?把有关的语句粘贴下来。 ②你最喜欢哪几句话?粘贴下来,并读一读。 (电脑出示题目,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4、师生交流 (1)交流“奇异”的语句。 (2)交流最喜欢的语句。 ①你认为这句话美在哪里? ②你认为如何读?a自由读 b指名读 c齐读 5教师小结。 过渡:海底不单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不信我们又去看一看。
B、合作学习4—6自然段: 1提出合作任务。①4—5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出海底世界物产丰富的特点? ②你们小组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并想一想为什么? ③小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电脑出示题目,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2学生3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师生交流: a、交流问题①。(指名回答) 板书:动物 植物 矿物 B、交流问题②。请小组朗读。 交流 第4自然段:①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②哪些语句体现动物的多?(三万种) ③作者重点抓住哪方面写?(活动方法) ④你最喜欢哪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你们还知道哪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4教师小结。
C、回归整体。 围绕板书,引读最后自然段。 朗读体会。①自由读。②指名读。③齐读。
三、课外延伸。 教师介绍:①海底景色的图片集。 ②有关海底知识的文字资料。 ③相关海底的网站推荐。 (把你喜欢的资料收集到你的文件夹里)
师生交流:你搜集到哪些你喜欢的图片或资料?
四、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各位同学,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学生发言)海底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和宝藏来等你们这些未来的勘探家、发明家、生物学家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课后作业:分组设计“海底世界”展览。每个展厅安排一个解说员,也可以轮流说看看,谁的解说最精彩。 板书: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 闪闪发亮 窃窃私语 美丽的世界 动物 多 物产丰富 植物 奇 . 矿物 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