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秋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6:50:1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飘、望、稻、铺、金、落、底、作、报”九个生字。

2.理解“黄澄澄、催”等词语,了解“金子、运动场、伞、电报”所比喻的事物。

3.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

3.培养看图说话的能力和想象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反复诵读、想象,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可爱、美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初步了解比喻句。

(三)解决办法:图文对照,使学生了解“金子、运动场、伞、电报”所比喻的事物,初步了解比喻句。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挂图)

我们知道,一年分为四季,请同学们简要说一说每个季节景物有何特点?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板书:秋天]

(二)明确目标:(投影)

1.学习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

2.看图说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学习观察方法。

1.出示投影,指导学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仔细观察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

3.仔细观察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是什么样的?

(四)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先拼读再直读。

2.再自由小声读课文,速度稍快,读准字音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4.指导读好长句,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画“|”。

5.读好感叹句,体会小燕子愉快的心情。

6.听录音读文,在头脑中浮现秋天图画。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二)明确目标:

1.学习九个生字,理解词语。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并了解“金子,运动场……”所比喻的事物。

3.背诵课文。

(三)指导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课后生字,再组词。

2.指导学生分析记忆字形:

哪些是独体字?哪些是合体字?

启发学生自己记忆字形。

(四)图文对照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其余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画面上的哪些景物。

2.第一自然段:

1)理解“那么”的意思。

2)第二句为什么要加“高高的”、“几朵”?

3)这段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色?

3.第二自然段:

1)这段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色?有哪些景物?用“—”画上。

2)理解比喻句:

①熟了、黄澄澄是什么意思?

②把什么看成像金子?

③黄澄澄的稻田和铺了一地的金子有什么相同处?

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读,说说你觉得这段中哪个词或哪句话用得好?

5.第四自然段:展开联想,电报有什么用?这里的电报指什么?为什么看到落叶燕子就以为是电报来了?

(五)小结:

24自然段描写的是天底下的景色,请找出描写颜色的词,用“△”标出。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秋天的景物,先写天空景色,再写天底下的景色,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地描写了高而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金黄色的稻田,正在落叶的梧桐树,快活的小鱼和蚂蚁。一幅秋天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二题。

2.背诵全文。

(七)扩展性练习:

朗读课外读物中描写秋天的文章。

五、板书设计

板书 (一)

秋天

从上到下

由远及近

板书(二)

秋天

天:天高云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