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马过河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6:49:5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熟读课文了解小马驮麦子去磨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理解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字:匹 蹦 半 麦 如 周 伯 昨 伴 甩 啦。 词:伯伯 伙伴 麦子 难为情 昨天 四周 如果 连蹦带跳。 句中体会词意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二)能力训练点: 用学过的偏旁部首分析记忆字形。用“如果”“四周”造句,比较“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并会运用,通过观察图再读课文,训练学生读书说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并勇于实践,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重点、难点 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生字及词语。 解决方法:通过熟读讨论,查字典。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利用字典识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2.通过多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老马说的话的意思。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的是什么?(《狐狸和乌鸦》)同学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音,了解故事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准字音、正音,理解字义。 2.自由读课文2遍,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按段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想一想老马和小马住在什么地方? 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分角色朗读。 4.换词理解“连蹦带跳”换“一蹦一跳”“蹦蹦跳跳”等。
第二课时
学习三至六段 (一)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并勾画出有关词句。 1.小声读第三段想一想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呢?它想什么? 理解“去路”(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 2.指导朗读小马说的话。 3.自由读四—六自然段想:小马过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4.自由读第四段想: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5.指名读第五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说明什么?(小马没有动脑筋。辅助句: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立刻。) 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同? 看投影中小河、老牛、松鼠形象的比较(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老牛整体高大,而松鼠个子小,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6.指名读第六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比较:下列两句话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体会“立刻”“连忙”的意思,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什么?(小马没有动脑筋)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后表现得怎样? 7.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四—六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用平静的语气。 (2)松鼠的话后边是感叹号,读得急促,声音高、速度快些。第二个“别过河”语气加重。 (3)“小马吃惊地问”,表示害怕紧张。 (4)小马叹了口气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要读轻缓。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第七段想: 1.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自由读,画出小马妈妈说的话。 3.齐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不要听了别人一说就相信是真的,一定要自己动脑去想,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是根据他自己的情况判断的,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想: 小马是怎么过河的?(结合看插图)它感觉怎样? 1.边读边画出小马感受的话。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来的?(读句子) (三)指导朗读七、八段。 妈妈的话读得亲切小马的话用难为情的语气。 (四)指名读全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用“四周”“如果”造句。 3.比较“立刻”“连忙”相同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9 小马过河 1.匹 蹦 半 麦 如 周 伯 昨 伴 甩 啦 19 小马过河 2.老马 老牛 松鼠 小马 能帮妈妈做事吗 很愿意 为难 水很浅 连忙 水很深 动脑试试 难为情: 既不像…… 也不像…… (正确答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