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难忘的泼水节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6:48:57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学习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为重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为难点。 教学思路: 先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再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读讲课文要图文对照,以读带讲,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朗读训练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重现画面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识字教学要分散难点,分步到位:初读课文时,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兼顾音义字形;理解课文内容时,理解字义,兼顾字音、字形;最后集中分析记忆字形。作业要当堂完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第三册课本中,学过《温暖》一课,这课写的是周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的事,表达了周总理和清洁工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周总理的文章。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二、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撒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先拼读后直呼。 (2)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3)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到了。//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水,//为人们祝福。///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 周总理来了!(来了要读重音,声音拉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4.读重点段。 (1)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读一读。(2)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读一读。 5.听录音。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中27课《绿色的竹楼》,28课《关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火红火红——特别红;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2)体会“火红”与“火红火红”有什么不同?(火红只是客观地描写凤凰花的颜色,而火红火红则倾注了作者特别兴奋特别激动的感情。) (3)读第一自然段。先读“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再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体会作者的感情。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原句是先果后因,改句是先因后果,注意“他们”在什么地方用。) (1)先自由小声说。 (2)指名说。(今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特别高兴。) (3)齐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共几句?每句话写什么?这段话写了什么? (1)学生讨论。(共4句话,第1句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第2句写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第3句话写人们赛龙船放花炮。第4句写人们热情欢呼。这一段写傣族人民热情欢迎周总理。) (2)四面八方、赶来是什么意思?(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很大。赶来——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把“赶来”换成“走来”行不行?为什么? (3)“一条”和“一条条”,“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要按句子的顺序有条理地说,理解了的词要用自己的意思表达。) 4.齐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句话,说这句话写什么?(周总理外貌) (2)找出这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用“~~~~”标出。 (3)笑容满面是什么意思?用“~~~~”标出这个词。 (4)看图,理解“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5)比较读课文。先去掉“~~~~”标出的词读这句话,再加上“~~~~”标出的词读,体会哪样写好,说说为什么。 (6)自由小声读第2句,用“——”标出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祝福、祝愿是什么意思?(祝福——祝愿人幸福平安。祝愿——向人表示良好的愿望。) (2)想象周总理会说什么?傣族人民会说什么? (3)这段话共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共3句话,第1句泼水节开始,第2句周总理泼水向人民祝福,第3句傣族人民泼水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4)看图理解:周总理端着银碗,向人民祝福;傣族人民有的端着水碗,有的端着水盆,有的拿水瓶,有的打着象脚鼓,个个兴高采烈,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5)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6)尝试背诵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1)“开心”是什么意思?“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傣族人民这么开心?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3)熟读,尝试背诵第六——八自然段。 (4)背诵五——八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五——八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分析记忆字形。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泼 炮 鲜 祝 泼,三点水右边加“发”字。 炮,火字旁右边加“包”字。 鲜,鱼字旁右边加“羊”字。 祝,示字旁右边加“兄”字。 (2)用替换部件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瓣:辩字中间的“讠”换成“瓜”,就是瓣。 (3)用偏旁加部件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敬 节 福 驶 毯 幸 敬,左边草字头下加“句”字,右边是反文旁。节,草字头下面加单耳刀。 福,示字旁右边加“一”“口”“田”。 驶,马字旁右边是扁口,加一撇一捺。 毯,毛字旁,右上加两个火字。 幸,土字头,下面点、撇,一个“干”字。 (4)用数笔画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鲜,左右相等,鱼字的第8笔要写成提。 瓣,左中右相等,三部分都写窄一点,左边辛字的第7笔写成撇。 节,上小下大,单耳刀要写得宽短一些。 福,左窄右宽,右边的“一”“口”“田”写得紧凑些。 毯,半包围结构,毛字的第4笔要托住两个火字。 教师边指导,边板书,学生跟着写一遍。 (2)学生自己练习,每字写3个,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对照黑板自批自改,教师了解批改情况。 二、完成课后练习题。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2题,说说有什么要求。(填写表示颜色的词) 2.在课本上填空。 3.同桌互相检查批改。 4.学生自由小声读第3题,说说有几项要求。(读句子,再造句) 5.先读句子,再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6.把句子写在练习本上。 7.背诵比赛,按小组或个人进行比赛。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附:板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