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乌鸦喝水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0:55:3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使学生受到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的教育。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区别三组近义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使学生受到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区别三组近义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 2.区别三组近义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看懂图意。 (二)初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三)熟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看懂图意。 (二)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一)本课生字较多,而且有的字易混。掌握本课11个生字。 (二)看懂图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一只特别聪明的乌鸦,有一天,它飞呀飞呀,飞得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好容易看到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口很小,里头的水也不多,乌鸦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喝不着水。这只乌鸦特别爱动脑筋,它想呀,想呀,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想知道它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吗?老师带你们学习完第7课,你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本课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7课,看本课除课文之外,还有三幅插图。课后有3个作业题,生字田格里有11个生字。 2.听老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思考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课写的是一件乌鸦找水喝的事。 (三)认读生字。 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这11个生字,并且画出生字词。 2.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准生字的读音,并把字和词连起来读一读。 3.检查学生自己读音的情况。用词语卡片或得小黑板抽读检查。 口喝 渴水 到处 找水喝 怎么办 办法 许多 很高 就 “喝”和“渴”这两个字易混,你怎么区分这两个字?(利用偏旁记字区分。“喝”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 以上11个生字和生词要让学生反复认读,为熟读课文打下基础。 (四)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小声读课文,注意你画的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再小声读课文,标出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1)先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标。 (2)再指名说一说共有几个自然段。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认真观察书上的三幅插图,看懂每幅图是什么意思。 (1)学生自己边读,边观察图。如果看不明白图意时,就引导学生再读一读课文,然后再看图就明白了。 (2)指名回答每幅图的意思。 ①第一幅图: 乌鸦到处找水喝,它找到一个瓶子,瓶里有水,可是它喝不着瓶子里的水。 ②第二幅图: 乌鸦想了一个好办法,往瓶子里放石子。 ③第三幅图: 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 (五)记字形,理解字义。 1.让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方法。去记字形,理解字义。指导学生分类记忆。比如。按偏旁分类,按结构分类等。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记字形、理解字义的。在小组内互相启发,起到互帮的作用,并且也使每个人动口动脑。 3.指名汇报:汇报时先说你是怎么分类学习的,然后再逐字去说。 可以按结构分类。 (1)左右结构的字: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 渴: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旁,右上边是“日”右下笔顺是 喝:和渴综合起来记忆,右边相同,喝水要用嘴,故口字旁,渴了就想水所以三点水旁。把两个字综合起来记忆又记住了字形,又明白了字义。 喝水,喝粥;渴望,渴极了。 找:左边提手旁,要和“我”字区别字形。找水,找人,你找谁呀? 许:左边言字旁,右边“午”。许多和很多是近义词。 法:左边三点水,右边是“去”,办法,方法,法子,算法,乘法。在学数学中经常用到这个字,比如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是加法还是减法? 就:左边北京的“京”字,右边先写“ (2)上下,上中下结构的字。 怎:上边笔顺是, 旁:上边笔顺: 高:上边“亠”,中间“口”,下面“ (3)其他。 处:半包围结构。笔顺: 办:中间力量的力,左边一点,右边一点。办法,办事,办理。 (六)指导书写。 1.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每部分,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自学能力。 2.重点指导:喝 处 怎 旁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 (二)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 (二)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一)要使学生明白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 (二)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指名读下面的词语: 许多 办法 口渴 喝水 到处 怎么 找水 旁边 (二)读全文,看三幅插图,仔细想一想哪些课文是描写哪幅图内容的。 1.让学生自己动脑,边读边看边对照。 2.指一名学生读全文,其他同学还是思考以上问题。目的让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对课文内容有大概的了解。 3.小结过渡。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刚才同学们读课文,知道一只乌鸦找水喝的过程,那么它到底怎么喝到水的呢?我们逐段学习课文。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想一想,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儿知道的,引导学生会到书中、到句子中找答案。会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2)指名回答:理解“口渴”“到处”的意思。“口渴”是乌鸦到处找水的原因。“到处”说明乌鸦找水去了很多很多的地方。从“到处找水喝”说明这只乌鸦口渴得很厉害,心里很着急。 2.学习课文第二段。 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那么它找到水了吗? (1)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认真观察插图,画出乌鸦喝不到水的句子,并想一想,你怎样理解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边听边数本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①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乌鸦找到水了,水在瓶子里。 ②第二句话告诉我们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刚才让同学们画句子,应当画这一句。让学生再观察图,看瓶子的形状结合句子理解。瓶口那么小,把嘴伸进瓶里,根本够不到水。看图口述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 ③第三句话,是问句,也表示了乌鸦在想办法。看图,认真观察,乌鸦的神情,瞪着双眼,歪着脑袋,认真地看着瓶子,在动脑筋想办法呢。 (3)指导朗读。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要读重些,“水不多”,“又小”,第三句要读出疑问句的口气。 (4)把一、二两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要读出到处找水喝的着急的心情。 (5)看着第一幅图,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第一幅图的图意。 3.学习第三段课文。 乌鸦在认真动脑筋想办法,那么它想出办法来了吗?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怎样理解“许多”一词:“许多”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2)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乌鸦想出办法来了。 (3)指导朗读这段:“想出办法来了”这半句要读的音重而声调高一些。学生试读,必要时教师范读,指名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乌鸦想出什么办法呢? (1)小声读课文。看第二、三两幅图,用直线画出乌鸦是怎么做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描写乌鸦喝到水原因的句子。 (2)指名读出你画的句子,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理解“一个一个”。 比较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②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个放进瓶子里。 这两句话哪儿不一样?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因为乌鸦每次用嘴叼一个石子,一个一个表示乌鸦叼的次数很多,不厌其烦,不辞辛苦。 教师加动作演示:一个一个,一回拿一个。一个个虽然也是一个一个的意思,语意稍稍弱一点。 ③“水渐渐升高了”,你怎么理解?(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就渐渐地升高,“渐渐”是慢慢地的意思。) ④师实物操作,演示给大家看。边看边想,为什么石头放进瓶里,水就升高了,放别的东西行吗? (石子不吸收水份,石子放到水里占了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水就慢慢地升高了。如果放别的不吸收水份的东西也行,如果吸水的东西,放进去后,把水给吸收了,就更喝不到水了。再说,瓶子周围只有石头,没有别的不吸水份的东西。 ⑤观察第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乌鸦面部神情,笑眯眯地眼睛,它享受到肯动脑筋想办法,肯于吃苦劳动的成功的快乐,尽情地喝着瓶子里的水。 对学生进行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的教育和为达目的不怕辛劳的教育。 (3)指导朗读这段。 “一个一个”“水渐渐升高”“喝着水了”这些地方要重读。 (4)让学生看着第三幅图说一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的? (四)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乌鸦找水喝的过程。 (五)作业。 熟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遇到困难要动脑想办法的教育。 (二)区别3组近义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区别3组近义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 区别3组近义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口渴 旁边 找水 喝水 升高 许多 到处 怎么 就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先小声读全文,然后能看图讲一讲乌鸦找水的过程。 2.出示书上的三幅插图,让学生看图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说一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且加深对课文理解)。 (1)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2)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 以上两个问题不一样,第一个问题学生从第四段找答案即可。第二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它遇到困难就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困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把题目用投影片打出来,让学生读一读题中的句子和括号内的词。 3.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完成这道题,填在书上的括号内。 4.讲一讲,你为什么这么填?(在这个过程中,区别这三组近义词的不同意思。) (1)到处:是各处,处处的意思。处处,各处的意思。到处,还有所到之处的意思。用到处一词,能体现到乌鸦口渴得很,找不到水时的着急的心情。 (2)什么:问的是具体事物。他用的是什么工具? 怎么:问是具体办法。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本句填“怎么”一词,表示看到水而喝不着,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3)办法:是指办一件事的方法。 用法:是指使用一种东西的方法。 “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在这里,乌鸦要喝水,可就是喝不着,怎么办,必须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所以用办法一词,而不能用“用法”。 同学们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有时一字之差,词的意思,句子的意思就不同了,所以要用词准确。 (四)学习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回答,一方面是知识方面;另一方面从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来谈。 【板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