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浪花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0:55:1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9个新词。认识新偏旁衣字底和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着“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及新的偏旁。 2.看懂图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看懂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间 四课时(包括说话写话)。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三)观察插图,图文对照,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二)把课文读通顺,观察图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一)把课文读通顺。 (二)学习课文比拟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大海的海滩上和“我”一个小姑娘一同与浪花嬉戏,你们想去吗?好,那么,我们来到大海边,和“我”一起迎接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使同学们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 (三)读准生字的读音。 1.先看田格中的生字。 2.在课文中找到生字的出处,并画出来。 3.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且读一读生字所在的句子,体会字义。 4.出示卡片,让同学们读一读,巩固读音。 (四)借助汉语拼音,把句子读通顺。 1.提示同学们注意几个字轻声的读法。 的 地 了 子 得 啦 哇 2.注意儿化音。比如:一会儿 3.先自己读,后在小组内一人读一遍。 (五)认真观察插图,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1.图中的女孩是谁?即课文中的“我”。 2.图上还有什么?浪花,远处的帆航和海鸥,“我”身边有个小篮子,盛满了贝壳。 3.课文是写“我”坐在沙滩上与浪花嬉戏、玩耍。课文中把浪花当做人来描写,比如: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使我们读起来感到很亲切。 4.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 (六)作业。 1.熟读课后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本课生字,掌握两个新的偏旁。 (二)比较形近字,并且组成词,为今后准确用字打下基础。 (三)熟读课文,并且联系句子理解生字及新词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一)识记本课生字,掌握两个新的偏旁。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出下面词语。 课后的9个词语。(用卡片) (二)识记生字。 1.认识两个新偏旁。 2.衣字底: 竹字头: 2.识记生字。 (1)熟字换一笔。 贝:看见的“见”,最后一笔的竖弯钩换成一大点。 (二)熟字换偏旁。 篮:蓝的草字头换成竹字头。 “蓝”表示颜色,篮子多用竹子编的所以竹字头。 悄:消字的三点水旁换成竖心旁。悄悄地,轻轻地意思。 (3)熟字加偏旁。 虾:“下”字左边加上虫旁。海虾、河虾。 装:强壮的“壮”字加衣字底。装东西,往篮子里放东西可称为装。服装,装束。 (4)利用偏旁理解字义。 浪:浪花和水有关系,所以三点水旁。 唱:唱歌要动嘴,所以口字旁。右边是两个日字,下面是扁日。 (5)其它。 步:上下结构,上边是停止的止字,下面是少字少一点, 壳:上中下结构,上边是士,中间是秃宝盖,下面是几。贝壳,外壳。 次:左边两点水,右边“欠”。 (三)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壳:上边是士,不要写成土,中间秃宝盖写得稍宽一些。 步:下面不要多写一点,步不加点。 唱:注意结构,右边两个日字上小,下大且扁。 装:上边右半部分是士不是土,不要把字写得太长。 2.其它的字引导学生照田字格的字来写。老师要巡视指导。 (四)读课文,注意生字、生词在句中的位置,想一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比较形近字,组成词语。(课后作业第2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词句的意思,抓句子比较,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通过比较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我”在海边的沙滩上和浪花嬉戏。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数,这段共有几句话。 (2)自己小声逐句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并且找出哪句是写“我”的,哪句是描写浪花的。 (3)指两名同学对读,一人读描写“我”的句子,一名读描写浪花的句子。 (4)比较句子。 浪花看见了,迈着步子走来。 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 ①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哪儿不一样,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②让学生回答。 第二句多了“轻轻的”,比第一句更形象具体,知道浪花里迈着什么样的步子来的。并且,从“轻轻的”知道海面的风不大。 ③读一读第2个句子。 (5)“悄悄的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浪花来了,轻轻地碰着我的脚丫,像是在给我搔痒痒一样。体会为什么“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使学生理解到一是浪花搔痒了我的脚丫;另一方面是我看到这美丽的浪花,很高兴。 (6)“它才哗哗地笑着跑回家”。使学生理解“它”指的是谁(浪花),“家”指的是什么(大海),“才”是什么意思,(指浪花很顽皮,把我逗够了它才回家)。“跑”是指浪花退回去的速度很快,比较起来想一想:浪花轻轻地来了,快速地回去。蓝蓝的大海,白色的浪花,一幅多么美的景象。 (7)看插图,看“我”的表情,嘴张得那么大,眼睛眯成一条缝,可见“我”是多么地高兴。 (8)指导朗读:要读出大海和浪花构成的一幅景色的美,读出“我”高兴的心情。“哗哗哗”要连续读,且要轻。 学生试读,师范读,再试读。指名读、多读,体会“我”高兴的心情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课文第2段。 (1)自己读第2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什么意思。 (2)比较句子。 这两句话哪儿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第2句更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浪花是怎样来的,既唱着又笑着来的,而第一句只是说浪花跑来了,但不知是怎么样地跑来了。 “唱着”是指浪花来时的声音,“笑着”是因我的心情是那样的兴奋,好像浪花笑着奔我而来。 “给我捧来雪白的贝壳,青青的虾。”“捧来”是用手合着托的意思,把浪花当做人来描写。浪花来时,随之带来了各种贝壳等,浪花退去后,贝壳等就留在了沙滩。 我高兴地捡着贝壳、篮子里都装满了。看插图,篮子装满了又大又美丽的贝壳,篮子旁边的沙滩上还有贝壳。 (3)你能说一说这段话的意思吗? 一会儿,浪花又来了,带来了很多贝壳和小虾,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了。 (4)指导朗读。 浪花唱着笑着冲我来了,并且给我带来了我喜欢的贝壳和小虾,我把小篮子都盛满了,我多么高兴呀,兴奋呀。因此读的时候要表达出“我”兴奋的心情,而且蓝蓝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黄色的沙滩上,躺着雪白的贝壳,青青的虾,构成一种多种颜色的美,又要读出环境的美。 范读、试读、指名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1)小结过渡。 课文第1段是描写浪花来了和退回去了,第2段写浪花又来了一次,那儿浪花就来回这两次吗?请看第3段又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这段。 (3)理解“跑去又跑来”是什么意思? 浪花一会儿拥来,一会儿退去,来回不停地往返。 (4)理解比喻句。 “像一群淘气的娃娃”。把浪花比喻成淘气的娃娃。这里又一次把浪花当作人来描写,表达了作者喜爱浪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比较句子。 “淘气的娃娃”更能表现浪花的可爱。 (6)指导朗读。 “又”“淘气”要重读、突出浪花来回的次数,和浪花的可爱。 (三)小声读全文,想一想:我坐在沙滩上玩耍,谁来了,来做什么? 让学生把全文连起来想一想,理解全篇文章的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本课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首先通过大家的交流,知道夏天都有哪些水果。 2.选择自己爱吃的一种水果,说一说它的样子,颜色和味道。(练习说话) 3.然后把自己说的写几句意思完整的话。 二、教学重点 1.注意指导学生说话练习,说出你喜欢吃的那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 2.把说的句子写下来,再读一读。 三、教学难点 说出你喜欢吃的那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和味道。 四、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你知道夏天有哪些水果? 西瓜、葡萄、香蕉、桃子、香瓜。 (二)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 1.请你们把自己最爱吃的水果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2.向大家介绍你爱吃的是那一种水果。 (三)说话练习。 1.先自己观察。 思考题: ①你爱吃的这种水果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说是什么形状的? ②它是什么颜色的? ③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样子和颜色是通过观察可以知道的,只要认真观察,你就会准确地向大家介绍。味道,你就得想一想,你最爱吃的这种水果是什么味道的,因为是你最爱吃的,所以这种味道是你印象最深的,所以动脑子想一想一定会想出来的。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向全体同学说一说。 在同学们说的时候,老师带领大家一一讲评,指出谁什么地方说得好,谁的哪个地方需要怎么改,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写话练习。 1.要求根据你刚才说话的内容来写,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写时注意使用标点符号。 2.学生自己动手写。 3.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老师也要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板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