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聪明的华佗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0:55:0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发,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2、理解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词句和段落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放录像,当学生看到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狠凶”的画面时,定住影像,提问:“怎么才能将它们分开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说:“从前,有一个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叫华佗。他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既不费力气,又没伤着自己,就把两只羊分开了。人们称他是聪明的华佗。你们想知道他是用的什么办法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己小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边读边标自然段续号。 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有不明白的词句和问题划下来。 2、指明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3、质疑,适合在这个阶段释疑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者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就放在下个阶段解决。 过渡:妈妈为什么送小华佗到药铺去学徒?你们小声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学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想: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有名 去世 问:父亲去世了,华佗当时是什么心情?那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 谁愿意试着读一读。齐读 过渡:父亲去世了,7岁的小华佗被妈妈送到蔡医生药铺学徒,他这么小,蔡医生收下他了吗?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 思考:蔡医生怎么考华佗的?为什么要考他? 理解:分开--拉开 过渡:蔡医生让小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那两只羊是如何打架的请你们在第三自然段里找一找,找到后用“-----”画下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分小组学习讨论。 (2)小组汇报学习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3)再次放录像。 问:通过两只羊打架的样子说明什么? 板书:斗得凶 问:“凶”可以换什么词?(厉害) (4)我们把两只羊斗得很凶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男生读 (5)问:华佗看到这种晴景怎么想的? 板书:硬拉不行 理解:硬拉 问:为什么硬拉不行? 过渡:硬拉是不行的,华佗想出什么办法?好在哪里?请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段有几句话? (2)读第一句话。 想:华佗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采拿晃 (3)读第二句话。 问:羊看到青草怎么做的? 理解:争着去吃 (4)读第四句话。 问:结果怎样? 小组讨论:“引开”与“应拉”有什么不同? (5)读全段。 (6)填空练习。 华佗采来( )的青草,两只手( )拿了一把,在两只面前( )。两只羊看到青草都争着去吃。两只( )的羊被华佗( )。 (7)指导背诵。 这段有3句话,先写华佗想的办法,再写羊怎么做的,最后写结果。记住这个顺序就能很快地背下来。 试背男生背齐背 过渡:华佗完成了蔡医生的考题,蔡医生怎样做的呢?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指名回答问题 6、为什么课题是“聪明的华佗?” 四、有语气地朗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