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明明上学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0:54:5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3.继续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的方法,看懂图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按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语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3.看懂图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按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难点 1.课文较长,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为什么“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习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课文篇幅较长,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个叫明明的小同学,他可喜欢蛐蛐了,一次上学的路上他逮开了蛐蛐,那么结果如何呢?请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语文,就会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 2.边听边想,本课是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3.读完指名回答: 本课写的是明明没有因上学路上捉蛐蛐耽误学习。 (三)学习生字。 1.看田格中的生字,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随老师范读课文,看看自己是否把所有的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画全了。 (1)教师边读,边提示画哪个词。 (2)同桌互相对照一下,画的词语。 3.借助拼音同桌一起读准生字及词语的音节。 (1)同桌互相读,一人读一人听,互帮互学。 (2)检查同桌学习情况。(用卡片) (四)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提醒学生注意轻声的读法,“蛐蛐”第二个音读轻声。另外还有“啦,的,了”读轻声。 2.要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 3.边读边体会生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五)识记生字:本课生字也较多,要充分利用熟字快速记字。 丛:上边“从”下面一横。草丛是指很多很多的草生长在一起。单独几棵草长得再高也不能称草丛。看图理解。 扒:左边提手旁,右边“八”。扒开,因为草很多,他要找蛐蛐,所以用手扒开草找蛐蛐。 仔:单人旁右边一个“子”,还读z!。仔细,和粗心是反义词。 迟:一把尺子的“尺”加走之旁。当“晚”讲。迟到,我们小学生天天上学不迟到。 拍:左边提手旁,右边“白”。拍了拍身上的土,即用手把身上的土打掉。拍手,用手拍,所以提手旁。 往:左边双人旁,右边“主”。往和来意思相反。往学校跑去,即向学校跑去。前往,往来,来来往往。 校:左边木旁,右边“交”。学校。 教:共11笔,左边笔顺是;也可以这样记,先写一个土,再一撇,然后加子字;也可以这样记,“老”字下边去掉“匕”换上“孑”。右边是反文旁。 室:“到”去掉右边立刀旁,上边加宝盖头。教室:同学们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课:左边言字旁,右边“果”,或一棵树的棵去掉木旁换成言字旁。上课,听课,课堂。 追:笔顺:,外面加走之旁。追赶,追上去。 利用生字卡片再次巩固。 草丛 扒开 扒来扒去 追上去 仔细 迟到 拍了拍 往 学校 教室 上课 (六)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 追和教,这两个字笔画较多,比较起来又较生疏。 2.其它的字要求学生照田格的范字写。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二)继续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的方法,看懂图意,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二)继续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的方法,看懂图意。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课后第2题)。 1.先拼读音节,拼的时候先一个字一个字的拼,两个字都拼完后,再合起来读词。 2.在书上括号内写字。老师巡视。 (二)按顺序观察书上的四幅插图,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1.明明走在上学的路上,听到草丛里蛐蛐的叫声。 2.明明放下书包,到草丛里捉蛐蛐。 3.小文在路上喊正在捉蛐蛐的明明,让他快去上学。 4.明明和小文刚走进教室,就上课了。 当你观察好几幅图时,要先观察几幅图的大概内容,确定几幅图的顺序,然后再看图说图意,并且要把几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说,即从整体出发。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1段。 (1)小声读课文,标出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每读一句,就谈谈自己的理解。 ①第一句话、告诉时间是早上,图中的人物是明明,并说明他去上学。 ②第二句话告诉我们明明听到蛐蛐的叫声。 ③明明知道是一只好蛐蛐。 让学生反复读一读第三句,想:为什么,明明一听叫声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呢? 这说明明明非常喜欢蛐蛐,并且玩蛐蛐很有经验,只从叫声中就能判断是不是好蛐蛐。 2.学习第2段。 (1)自己读第2段,标出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逐句理解:学生读一句理解一句。 ①第一句话,验证了明明的判断,果真是一只好大的蛐蛐。 ②再细读二、三两句,画出表示明明捉蛐蛐动作的词语,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体会出什么? 捂,追,扒开,扒来扒去。 再观察第二幅图,看明明捉蛐蛐时的神态表情,联系词句,说明明朗是多么的喜爱蛐蛐,多么想把这只蛐蛐捉住呀。 (3)指导朗读。 要读出明明捉蛐蛐时的紧张心情。“轻轻地”读轻些,“好大”“捂,跳,钻,追,仔细,怎么”这些词要重读。还要读出明明捉不到蛐蛐焦急的心情,更体现了明明是那么的喜爱蛐蛐。 (4)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本段的段意。 明明在捉蛐蛐,蛐蛐又钻到旁边的草丛里,明明扒开草丛怎么也找不到蛐蛐。 3.学习课文第3、4段。 (1)指名读课文3、4段。思考: 正当明明专心捉蛐蛐时,发生了什么事?明明是怎么做的? 找到相应的句子读出来。 (2)看第三幅图: 小文张大了嘴,使劲地喊明明,并且用手指向学校的方向,明明听到小文的喊声,回过头来答应。 (3)指导朗读第3段,要把小文喊的句子读得声音稍高,稍拖长点音,读出喊的语气。 边读边想象,这时明明会怎么想?这么好的蛐蛐,没有捉住太可惜了,继续捉吧,可我还要去上学,怎么办呢? (4)指名读第4段;边听边想,看看明明怎么做?他毫不犹豫地,从草丛里走出来,和小文一同上学去,他真是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自己读全段,思考: ①“刚……就……”说明什么? ②明明为什么看了看小文笑了?你想象一下明明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2)小组内读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认真观察插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①明明恐怕迟到,使劲地往学校跑去,累得满头大汗。说明明明遵守纪律。 ②老师捧着书本和粉笔刚往讲台走去,同学(女生)刚往凳子上坐,还没坐好,说明是刚上课。 ③明明回头冲小文笑笑。心想:还好,我们没有迟到;亏了你喊我,要不我们就会迟到了,谢谢你。(这里的笑包含两层意思,为没有迟到而高兴,用笑感谢小文的提醒。) (5)把全段读一读:“刚、就”“笑了”重读。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二)看图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三)按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按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三、教学难点 按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二)边读课文,边看插图,然后看着四幅插图讲述《明明上学》的故事。讲的时候,要加上明明的心理活动。 这样既巩固了本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1.让学生自己先读课文,再看插图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每人讲一遍,评出本组优秀者。 3.各组优秀选手在全班学生面前讲一讲。老师要对每个学生讲评,评好在哪儿,给学生以导向;同时指出不足,并告诉他应该怎样改才好。 (三)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学习明明不因为爱好而贪玩,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 (四)说话练习。 1.读题目明确说话练习的要求。 (1)“喜欢的”“故事”,既然是故事,就应当有故事的情节。只有你喜欢的,才能讲得有声有色。 (2)要讲清:什么时间,谁,发生什么事,事的经过,结果如何? 2.自己动脑想一想,你想讲哪个故事,自己试着讲一讲。 3.小组内讲。 4.指名把你准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要注意同学们讲的故事的真实性。 (2)每讲完一个,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他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会听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