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活动课与化学必修课关系的认识
化学活动课并非无目标的随意活动,也不同于现行课程教材体制下的化学实验课。它的取材应该是源于必修课教材,高于必修课教材,贴近生活、生产实际,反映新的科技成果。它的作用应该是必修课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发现和培养人才。化学活动课应该与化学必修课相辅相成,通过化学活动课促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化学活动课的部分内容可以直接为化学必修课的课堂教学服务。如仪器的制作,实验的装置等。因此化学活动课与必修课、选修课三个板块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渗透,互为促进的。
二、化学活动课的内容及实施
1.趣味性实验活动
设置此类实验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争取更多的学生参加化学活动课。这类实验以趣味性强烈、效果明显、操作简便为特点,而又内含许多“为什么”,使学生一参加化学实验活动就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例如蓝瓶子(或红瓶子)实验、波动实验、示温涂料、水中黄金、固体酒精等。
2.实用性实验活动
以贴近生活,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实用性化学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如制皮蛋、制肥皂、制洗洁精、制除锈剂、制高效灭蚊纸、制记号墨水、制纯碱等。上述实验除制纯碱装置较复杂,费时较多外,其余均取材容易(有的可让学生自备),操作简便,活动成果有实用价值。如通过除锈剂的配制与使用,验证除锈剂确能除锈,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身边,学好化学能造福人类,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去发现、掌握知识。
3.探究性实验活动
设置此类实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以实验的客观事实,完成对客观事物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假设—验证—结论”的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例如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SO2气体能否用浓硫酸干燥?若用浓硫酸干燥SO2气体,SO2是否会被浓硫酸氧化?通过实验,证明SO2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并由此抽象出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间若还存在着一种中间价态,则它们便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无中间价态,则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中的硫元素为+4价,硫酸中的硫元素为+6价,而硫元素在+4、+6价之间无中间价态,故SO2不会被浓硫酸氧化。
4.服务性实验活动
这类实验活动的安排是直接为化学必修课课堂教学服务的,因此笔者姑且称它为“服务性实验活动”。活动内容紧密联系课堂教学,促进教学密度、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活动课实践,又能促进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对某些化学现象的原理去探究、发现、掌握,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真正体现出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活动课中制原电池的电极,为必修课中原电池一节的教学提供边讲边实验的装置。令每个学生准备一节1号废电池,完整剖开,取下碳棒,剥下锌皮,洗净。将锌皮折叠成2厘米宽的锌条,敲紧压实。然后让同桌的二名学生合做一只原电池的电极——将二根碳棒并列,在棒与锌条间隔一块3厘米厚的泡沫塑料块,用塑料包装线将三者捆扎至紧。再用导线连接碳棒与锌条,中间接上1.5V小电珠一只,电极制作便告完成。将电极浸入1:4硫酸(其中撒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中,原电池开始工作,小电珠持续发光。这样制得的电极能长期保存,整个装置的使用非常简便。
(唐家荣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