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拉开了序幕。04级高一学生作为实验的对象已经应用新的课程标准及新的教材。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一学年之后,对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教学,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原高一备课组有一些教育教学的体会及感想现作一总结。
一、用新教材的教师需要新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
更新教学思想观念是保证使用好新教材的认识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惟有通过学习和继续教育, 对新课程充分理解,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达到提高认识、辨别方向、洗涮陈旧的目的。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新的课程改革教育思想突出了以下几方面:
(一) 以人为本现代教育 以人为本,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要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他们终究会成才的。现在我们枣庄八中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二)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是课改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主动、积极、独立地参与学习活动,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思想政治必修1和2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讲述知识,在知识讲授中,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经济生活的第一课,就是从生活中最常见的钱入手,展开内容。
(三)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处于模仿的状态,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活跃是一个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志,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有利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课本每一课都涉及了很多问题,让学生在求索中获得知识,尤其是必修2,每一课都以情景问题入手。
(四) 提倡合作精神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能力。在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合作,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划分探究小组,教会学生要有一种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找准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发挥自己的才能。
(五)创新能力是核心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江泽民主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使用新教材后教学要注意几个转变
1、从教“教材”到“教材”教的转变:以往的教学片面地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单纯地教“教材”。现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方式、一种途径。
2、从重视教法研究到重新学法研究的转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笛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点金术,让其一生受用,而不是给他一块金子,使其享乐一时。 多引用材料,尤其是时政材料,用的多了,慢慢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从回答问题向提出问题转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问问题。
4、从学会做向做中学转变:在我们原来的哲学常识中讲过: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然后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素材,去体会、感受,去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实践精神、创造精神、科学精神的形成。
三、使用新教材后要注意几个问题
1.以课程标准展开教学。我们教学、考试的依据不是课本,而是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对课本内容可以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取舍,有详有略。
2、继承传统的优良教学方式和学习、创新相结合,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新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应继承和发扬基础教育中传统的优良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有效的评价机制,让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全方位多层次需求与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统一,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去学习,探究。
3、应多研究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关注教育效益问题。
4、注意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获取知识的有效保障。今天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人生价值的确定,乃至个性的良好发展,但这一切并不能使我们忽视对知识目标的认识和追求,决不能削弱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毕竟,一切能力和创新都离不开他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多少。
5、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这一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实现对符号、文字、图像、声音的组合编辑控制,并按教学要求设计,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主动地进行有效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多媒体介入到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激活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使用新教材后教师自身要注意几个问题
1、努力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要有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意识,要树立终身学习、向学生学习、向时代学习的观念,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其次,构建多元化智能结构;第三,学会创造性反思,教师只有学会创造性反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后记)才能不断地思考并提炼出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积极主动地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把教学的技巧和信念内化,去研究自己的教学,使教学更加有效。
2、加强教育科研,做到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同步进行,工作过程与研究过程有机结合。
3、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只有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技巧。高一教学中,历史和政治需要相互配合,因为高一历史必修一讲的是政治文明,会用到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政史的配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立体掌握。
4、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模范,我们应尊重自己,更应该尊重我们的学生,尊重我们的学习伙伴、工作伙伴。我们在处理课本的“综合探究活动”时,每一次都真正的走下讲台,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倾听学生的见解。一节课由学生主持、探究,我们任务就是在最后花3-5分钟点题、评论。
总之,我们新课程改革的序幕才拉开,教师作为实践者,在今后的实践中,随着实践的推进,会有很多新问题、新事物、新东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只有以教学的宗旨为指导,不断地探索、创新、改革,才会在前进中披荆斩棘,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