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音乐论文 >> 资源正文
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一同成长
        ★★★
【字体:
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一同成长
作者:孙蕊莲    资源来源: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高渠乡汤官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3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圣洁的,音乐是聚集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可以表达人们之间的情感,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人自身的素养,而且使人们能够理解美、向往美和拥抱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获取知识、扩大视野,是一个人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

  音乐与兴趣在教学中一同插上翅膀。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音乐家洗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一、 音乐教学中情感的表达

  音乐教学中通常是通过语言、歌唱、动作、舞蹈来感受音乐表达情感。它们紧紧相连,同时出现在音乐的教学中。如:一年级新课改教材中《幸福拍手歌》,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身体的律动结合在一起,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拍肩、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再如:《大公鸡》《郊游》等轻松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热情的笑脸和欢快的舞姿,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兴趣!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歌唱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音乐激发了兴趣、兴趣促使了学习。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音乐教学中体态的表达

  体态是通过老师传达给学生或学生之间互相传达的一种情景的表达。主要是眼睛、脸部表情、神态、肢体语言动作来表达,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老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抓住学生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创设家庭的情景。准备许多布娃娃,根据歌词大意,抱着布娃娃摇呀摇,哄着睡觉。然后进行自编自演,如做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等。从中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育。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音乐教学中歌曲内容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表达

  如:《雨花石》一课,它主要讲的是:因为万丈高楼从平地起,高楼就是一块快砖垒起来的。革命先驱们就是这一块快砖、一粒粒石子,他们甘当革命胜利的铺路石。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情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创造了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学们自己假设是铺路石的话,自己应该是怎么样石头?……结合实际,同学们应该努力学习,像铺路石一样永远向前!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兴趣、体态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歌声中成长,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音乐课堂中给学生插上翅膀飞向音乐的宫殿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