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误区
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中心小学 谢远品
《小学教学设计》2004年第3期刊发了滕利老师《从一节课反思当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文,作者通过具体的案例剖析了当前“自主、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破”得可谓淋漓尽致。笔者以为,作者所述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与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A:“自主、合作、探究”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自主、合作、探究就是排斥教师的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是金钥匙、万能的。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积极的充满个性的学习方式。首先从本质上讲,“自主”、“合作”、“探究”既可以作为单个的学习方式应用于语文学习中,又可以整合成一套语文学习方法链。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前提,而合作、探究又有利于自主的深入,探究既有合作性探究,又有自主性探究。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有时候需要“自主”,有时候需要“合作”,有时候需要“探究”,而有时候需要二者或者三者兼用,因为它受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甚至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制约。其次:自主、合作、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小学生。崔峦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见《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9、10、11、12期)中多次提到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的作用,强调“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也应该如此。作为老师,不仅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前要作宏观要求,而且要适时、适度地参与其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后还要进行指导,对学生忽略了的问题以及不能解决的重难点,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对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促进学生再自主,再合作,再探究。其三,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性能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知识底蕴、针对不同的内容,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运用上的适度、适时是自主、合作、探究这类学习方式能否发挥最大功效的关键。其四,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运用效能上,不要过于理想化,课课在“自主”,堂堂要“合作”。认为学生自主了,合作了,探究了,语文成绩也就自然提高了,事实不一定如此,但我们应该清楚的是:作为学生,他在运用这些积极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这一学习方式的时候,也应该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间乃至师生间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误区B: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能用于阅读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广延性。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这一学习方式应用到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以及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笔者在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丰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这篇课文时,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预习的方法,除了常规的将语文读通,试着理解重点句、段外,探究意识较强的学生想到音像资料室、图书室找一找红军长征的资料;平时善于合作学习的学生打算将课文读给爸爸听,然后和爸爸一起试着给这位军需处长写写碑文;自主性稍强而语文能力又稍差的学生则想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句、段读一读,找找问题,提提感想……。由于教师的要求仅是宏观的,因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大,其结果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健康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满足、张扬,有益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其次,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伙伴。提到合作学习,我们想到的是讨论;提到选择学习伙伴,则是打破班级自然小组的界限,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讨论的对象。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常用甚至很有效果的一种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但我们还可以把眼光放远一点,笔者曾尝试让学生与自己的父母一起学习讨论《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一文,相互读一读原文,讲一讲故事、谈一谈感受,有的学生在谈与父母合作学习的收获时,还从父母那里了解到了过去老师是如何指导的,似乎看到父母学生时代的模样(事实上把父母带回了童年)。除了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讨论外,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引导学生和高年级的同学甚至社会上的人士一起讨论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形成了方法,同时又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和获取知识渠道的广延。
其三,我们要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笔者曾主讲过一节“读评语、悟评语、写评语”的习作公开课(该设计发表于《新作文·小学教师版》2004年第1期上),先是老师将学生的习作本发下去,引导学生自主读读老师给自己习作的眉批和尾批,看看老师给你的评语是否合适、准确,然后是进行讨论(合作),谈谈自己对评语的看法(学生的观点不一,有喜形于色的,也有眉头紧锁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新近完成的未评阅的习作发下去,两两交换相互评阅:读一读、改一改,评一评(口头评述后写上评语),这个过程是自主评判的过程,发现的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最后完成《我给××评习作》的小练笔,让学生把活动的过程及活动中的收获记下来。其实际训练效果很好,在自主感悟、评判发现和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科学的语文学习方式,在运用中,我们不仅要全面理解、探究内涵,而且要有开阔的视野,不断的总结和发现,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