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助计算机,声像结合,打开思维。
利用计算机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如今学校计算机都上了网全面向学生开放,但是听计算机老师介绍,学生很喜欢上网,但真正让他们上网了,他们却又觉得无事可干或不会干,总想打游戏,所以我想让学生在上网时多找一些小学生网站,让学生听、读有趣的童话、寓言,欣赏优美的音乐及美术作品。计算机生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广阔无边的想象空间,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写作兴趣。教师不再把学生禁锢在课内,空泛地指导学生搜肠刮肚地作文,而是大胆采用多媒体电脑、电视以及VCD等,让色彩鲜艳的画面得以动态的展示和让生动逼真的音响得以震撼人心的冲击,多元化的信息进入课堂,精彩纷呈的世界进了课堂,教师把作文教学从课内解放出来,延伸到校外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社会生活之中……
二、借助计算机,创设情境。
学生在兴奋的情绪中,思维打开了,老师再创设一个作文的情境,例如教学《公园一角》老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播放宁波市某公园的一角课件(教师可用数码相机拍摄或从网上收集有关图片做成课件),配以画外音介绍:“同学们,你们留心过公园的美景吗?那儿是树的天下,花的海洋,鸟的世界。你瞧各种假山千姿百态,树木抽出了枝叶,花儿绽开了笑脸,鸟儿在纵情歌唱……”学生注视着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面,聆听着老师亲切的声音,犹如身临其境。这样深深抓信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对美的感受,激发写作兴趣。
三、借助计算机,指导观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写作文的相关的感情、表象,包括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
观察是说话的基础,是思维的前提。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但是经常带领学生亲临实地观察,并非易事,而且极其占用教学时间。计算机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计算机还能突破时空的局限,再现客观事物的原貌、发展变化过程和社会生活画面等。
利用计算机辅助学生观察可分以下三步。
1.整体感知,进入情境。
整体感知就是把要观察的内容全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激发观察兴趣。如教学《公园一角》可先展示公园一角迷人景色:怪石嶙峋的假山、参天的大树、美丽的花坛、锻炼、戏耍的人们……学生仔细观看,深化认识,不知不觉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强化语感体验。
2.部分观察,结合表达。
当学生对整体有了一定感知后,我们就可以按部分展示各景物,同时结合思维口头表达所见的景物特征。把画面定格,让学生说一说,因为有了画面依托,表达起来会流畅一些,当精彩画面出现时,让学生捕捉其中细节,丰富了写作表象。
3.结合想象,理清思路。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观察过程该是从整体——部分——整体的这一过程,在观察的最后阶段,我们仍应回到整体上来,按序播放,对学生有序的表达会提供一定的帮助,让学生分清主次,根据经验进行合理想象,增强表达效果。
四、借助计算机,丰富学生词汇。
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经验不多,而积累词语则是写作重要基础,计算机中一些词库软件能为学生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如《公园一角》中写景词语:蜂飞蝶舞、云轻如絮、怪石嶙峋……还有一些佳词佳句,这些都使一些词句贫乏的学生能得到恬当运用,让他们有话可说。还有更多的词库软件,如果学生得到了适当运用,他们的作文也将变得更精彩。与此同时,学时注意力也有明显提高,听课、作业会更专注,注意力的广度和注意分配能力大大增强,因为练习电脑打字时,必须眼到、耳到、心到、手到,有效激发学生认识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借助计算机网络,师生互改。
根据学生对本次作文要求的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构思,把经过准备的材料和认识通过打字方式输入计算机,遇到不会写的字词,想不出的句子,可以用一些符号或空格代替,以便老师同学帮助修改。
教师则利用网络进行监控、辅导,从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观察任意一个学生的作文情况,并及时指导,根据不同实际“对症下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作文完成后,大家可以互改,互改前老师制定评改标准及规则、步骤,进行规范评改,然后学生再次自改,在评改了他人的作文和自己的作文被他人评改后,再修改自己的作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借助计算机上网,上传作文。
由于学生的作文都已输入计算机,就可以把自己的作文通过小学生作文网等途径向上传,让更多的人来欣赏自己的作文,修改自己的作文。因此,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学生还可参加网上的BBS讨论,优秀作文还会被网站作为精品推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习作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相应也带动其他各学科成绩的提高。于是有些学生不仅只写一些老师布置的作文,还会主动参加网上作文竞赛或故事接龙、作文填空等活动。这里可以提供一个网址:http://www.njenet.net.cn。
最后我们还可将优秀作文,配以小插图打印出来,贴于教室或学校的宣传窗、学习园地,看到自己的思想小花绽开在各个角落,学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