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言
一、教学要求: 1、 化学研究的对象:常识性介绍。 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理解,会判断一些容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 二、知识要点;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①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②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③实质:物质结构不变,物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④伴随现象:外形或状态改变。 (2)、化学变化:①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②特征:有新物质生成。③实质:物质结构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变、进行重新组合。④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有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二者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其依据只能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 电灯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 3、 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延性、展性等十三个方面。 (2)、化学性质:物质必须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物质的毒性、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方面。 (3)物质的性质是指某物质能够……、可以……;物质的变化是指某物质在……、在进行……、经过……。 4、 化学史:商代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冶铁,战国晚期炼钢。 古代化学工艺的三大发明:制火药、造纸、烧瓷器。 5、 观察实验的要点: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2) 仪器、装置、方法、条件的控制; (3)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6、 化学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