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高中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 >> 资源正文
( 三年级上 ) 教案 十一、党员登记表教案
        ★★★
【字体:
( 三年级上 ) 教案 十一、党员登记表教案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高中语文教案(三年级上)教案 十一、党员登记表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自读,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小说的能力。

()学习革命前辈崇高的献身精神和气质。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

()进一步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精当地选用词语。

二、难点、重点分析

()小说中有许多自然环境的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分析:本文有许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反映了社会背景,烘托了气氛,衬托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例如,小说在开头有一段环境描写:“风卷着雪花,疯狂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驯服的奴隶,它可以任意地蹂躏它们,毁灭他们……”这一段景物描写,作者运用了“卷”、“扫荡”、“摇撼”、“撞开”、“撕”、“撒”、“咆哮”、“蹂躏”、“毁灭”等一系列动词,突出了暴风雪肆虐、疯狂与猖獗的特点。而这一自然环境的描写又烘托了1943年胶东半岛敌占区敌人的猖狂和白色恐怖的浓重。作者也正是通过这种恶劣环境来反衬黄淑英和黄老妈妈英勇无畏、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伟大精神。

“天还不亮。夜色还没有完全退去。街道在月光雪影下朦朦胧胧的像罩上了一层烟雾。四面山头上的炮楼子里,还闪烁着红红的灯光。鸡在一声一声地长鸣。大雪封住了街道,他们走在雪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雪地上拖着一列淡淡的影子……”“黎明前的山野,在淑英娘儿俩的面前展开。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个粉妆世界。大地是一片寂静。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抬起头来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啊!妈妈,天晴了。”这是黄淑英母女被押赴刑场途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它象征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表明了黄淑英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春天,来到了五龙河两岸。南风吹皱了温柔的河水,山野间一片嫩绿。”作者把自然的春天和社会的春天揉为了一体,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祖国的春天终于来到了,人民新生活的春天终于来到了。

()黄老妈妈的性格变化发展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怎样的典型意义?她和《药》中夏四奶奶、《夜》中的老妇人、《母亲》中的尼洛夫娜都是革命者的母亲,她们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有何异同?

分析:黄老妈妈是小说中塑造得较为出色的一个人物形象,作者将其放在矛盾发展的过程中,写出了她的成长过程。她一向同情、支持丈夫和女儿的事业,当四年前丈夫被敌人杀害时,“她一滴眼泪不掉”,这种坚强的性格正是她以后革命的基础。她不希望自己唯一的亲人再去“接着干他的事”,可是“以后她发觉了女儿当真走上父亲的道路的时候,却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丝毫也没有阻拦,甚至还帮助女儿送信、联络人”,一位深明大义、支持革命的母亲的形象跃然于读者面前了。当女儿把布包拿回家,让其在门口放风时,她“两脚踏在雪里,眼睛紧盯着街上,她那满头的白发,在寒风中疯狂地飘动……”她是那样地认真而又毫无怨言,默默地做着她所能为女儿做的事。当有紧急情况时,她就整夜睡不着,替女儿担心,“并且几次想劝女儿别干这冒险的事”,可是当她发现情况危急时,又鼓励女儿,“孩子,我不怕,不怕。你也不怕!”这时占据她心灵的主要还是骨肉之情,是对女儿个人的关心和爱护。当女儿启发她“你把爱你女儿的心,去爱他们大家吧。他们都是你的儿女”时,她便坚定了革命的决心,答应女儿为了保存党员登记表而坚强地活下去。“黄老妈妈紧咬着下唇,愤怒地望着窗外的空间,她的心气得紧缩起来了。‘好吧,孩子,’她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能活下去,就绝不能让这个叛徒漏网。’”这时占据她心灵的是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敌人的仇恨,她的思想在女儿的启发之下和残酷的现实面前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女儿牺牲后,她更加坚强了。掩埋了女儿的尸体,她在雪地里拖着伤痕累累的身子,一步一步地爬回了黄家夼。又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在松林深处把党员登记表交给了党组织。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对革命的忠诚。此后,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她靠乞讨为生,看着党员登记表上的人,“一种母性的热爱,在她身上泛滥着,就像看见了自己哺育起来的儿女一样”。这时,她的心和党组织,和整个革命事业融为一体了。正是在革命斗争的矛盾冲突中,她从一个普通的正直的劳动妇女成长为一个投身革命的母亲。而这一成长过程,也正是千千万万的革命者所经历过的,因而黄老妈妈这一形象具有典型意义。

黄老妈妈和夏四奶奶、老妇人、尼洛夫娜都是革命者的母亲。但黄老妈妈和老妇人、尼洛夫娜一样,对儿女从事革命事业都经历了从发于骨肉之情的儿女之爱到对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爱,经历了从同情、支持到坚定革命的信念,有的甚至直接参与了革命斗争。而夏四奶奶对儿子从事革命事业毫不理解、同情,更谈不上支持了。在儿子被敌人杀害后,她仍没有能觉悟,没有像黄老妈妈等一样,继承儿女们未完成的事业,反而为儿子被杀而感到羞愧。所有这些差异,主要是时代的特点所决定的。

()小说是怎样在写人物的行动的过程中极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分析:①以小说第一部分,从黄淑英途遇被捕的老赵到终于在炕洞中找到登记表这段情节为例。回想老赵皱眉、眨眼、回头的神秘暗示,她“完全沉浸在聚精会神的苦苦思索中”,断定“老赵的回头一瞥可能是暗示在场院屋里还有什么没有办理完的事情,”于是她急忙回到场院里,抖被子、捻被子,发现被角上撕去了一块布片,“她的心突然亮堂起来”,断定这布片“一定”是老赵用它包什么重要东西,而这东西“又一定”是藏在这屋里的。于是她兴奋起来,四处寻找,找不到,颓然依门,又振作起来,“用机警的眼光满屋搜索”。看到锅台上一撮灰,“她的心豁然开朗”,迅速地从炕洞里摸出了那个蓝布包之后,“她的心跳得更厉害了,手也颤抖着”。她揣着这布包奔回村,“飞快地冲进里间屋”,看清这包的是全区党员登记表。“啊!这是全区党员的性命根子,是黑暗重重的海莱山区的火种。”她的心跳着。作者把黄淑英这一连串动作描写和情绪起伏的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刻表现了黄淑英政治上的高度责任感。作者就这样把极细致的心理活动放在人物行动过程中去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具体,有血有肉,活灵活现。②通过肖像神情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过程设计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读中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刻画哪几个人物形象,表现怎样的主题思想?

()简介背景和写作缘起。

本文选自峻青的《黎明的河边》短篇小说集。反映1943年海莱山区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下的革命斗争。海莱山区是作者的故乡,物产丰富、风光迷人,却充满了深重的灾祸与苦难。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组织领导着强悍而英雄的人民向日本侵略者以及汉奸伪政权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但随着国民党反共逆流的猖獗,盘踞在海莱地区的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部,疯狂地屠杀共产党,一时间白色恐怖浓重地笼罩着海莱山区,不少共产党员和抗日群众被逮捕遭杀害,不少村庄的党组织被破坏,海莱的党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斗争和考验。此时,作者正在海莱地区工作,亲身经历了这场严重的斗争。1953年当作者重新回到海莱的五龙河边时,激动地写下了时时撞击着他心灵的这些战斗生活和人物。作者说:“它驱使着我,用手中的笔,把当年的艰苦斗争和烈士们崇高品质和伟大光辉谱写下来,让它去烛照和鞭挞那极少数的背叛了革命的人的肮脏的灵魂,去鼓舞那更多的在新的生活中大步前进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让他们知道,胜利是如何地来之不易,人们应该如何地珍惜今天的生活,永远不要忘记革命。”(峻青《关于<党员登记表>的创作》〈语文学习》19847)

()组织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黄淑英母女的形象,是作者在当年的斗争中耳闻目睹的许许多多的具有崇高的革命精神和美好心灵的英雄人物的典型。

黄淑英,这个沉着、机智、勇敢坚定、对党无限忠诚、对革命至死不渝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是通过下列几方面塑造出来的:

1.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展示人物的崇高品质。第一章找表中,她凭着自己的聪明颖悟、革命责任感,对老赵的“暗示”,一步步地解谜,终于在炕洞里寻到了登记表,显出了她的机智、沉着。第二章埋表中,凭着革命的警觉性,感悟出了叛徒,并连夜把表埋妥。第三章中,借狱中与妈妈见最后一面的机会,交待了登记表和出了叛徒的事,鼓励妈妈一定要为革命活下去。从此,看出她对党和同志是那么的热爱和忠诚。第四章,受尽折磨的黄淑英早作好了誓死保护登记表的准备,作者只写了她的一句话,一个“微笑”的动作,一个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

2.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如①路上遇到老赵被捕和解开“迷云”过程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她的机智勇敢和特定的个性,她恨自己不能冲上去救下老赵,说明她勇敢、强悍、又不太成熟,但她能马上“压住了幻想和激奋”,陷入“聚精会神的苦苦思索中”,说明她具有共产党员的革命责任感和一定的斗争经验。②睡在床上的一段心理描写。同志爱、阶级仇使她翻来覆去睡不着,苦苦思索中,她终于分析出了叛徒究竟是谁,这里看到她的敏锐的革命警惕性。③在牢房里与妈妈见最后一面时的心理描写。她爱妈妈,看到妈妈被折磨得很厉害,心疼得“立刻要抱住妈妈”,但她是一个共产党员,她不愿增加妈妈的悲痛,不愿在敌人面前表示过多的儿女情长,因此“用力地抑制着沸腾的情感”,试图用笑来宽慰妈妈。黄淑英在这场斗争中趋于成熟了。

3.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英雄性格。如开头一段暴风雪的描写,既交待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又象征当时严酷的政治气候。黄淑英就是斗争在这样一个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这样更显出她的坚贞不屈。再如黄淑英临刑时的景色描写:一面是“天还不亮”,“大雪封住了街道”,“大地是一片寂静”,但当她们被带出牢房时,另一面是“新鲜的空气”,“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星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她们看到“天晴了,江山是无限美好”。这里,黑暗、光明;丑恶、美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现出黄淑英正是为着全人类能永远呼吸新鲜空气自由地生活在无限美好的江山里,才无憾地献出了19岁的青春。最后一章开头,五龙河解放了,“南风吹皱了温柔的河水,山野间一片嫩绿”,让我们看到了黄淑英为之奋斗的结果,以此告慰烈士的英灵。

4.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如开头一段对黄淑英的描写:“她是一个19岁的姑娘……”反映了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遭受酷刑后,黄妈妈眼中的黄淑英,与开头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暴露了敌人的凶残狠毒,赞扬了共产党人的坚贞不屈。

黄妈妈,开始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家庭妇女,她同情革命,要替丈夫报仇;但又爱女儿,为女儿担心。她凄楚地认为“命苦”,要随女儿一起去死。但当女儿在狱中把党员登记表的秘密告诉她,并告诉她党内出了叛徒时,她觉醒了,决定活下去。为交表、除叛徒,她强忍失女之痛,忍辱负重地找党组织,默默地保护为革命事业继续奋斗的共产党员们。这时,她不再感到孤独,她把所有的党员看作是“自己哺育出来的儿女”,她不再感到无依无靠,她把革命组织作为自己的依靠,她接过女儿的事业坚强地干下去。这时,她已从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胸怀宽广的革命老妈妈了。

黄淑英母女保护党员登记表就是保护了海莱山区的地下党组织,就是保护了当地的革命火种。本文通过黄淑英母女保护党员登记表的故事歌颂了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对党的无限的热爱与忠诚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党和人民的血肉的联系。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过程设计

()速读测试。

(1)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______,原名______,你还读过他的《______》。

(2)本文以______为线索,主要故事情节:

①故事的开端:______

②故事的发展:______

③故事的高潮:______

④故事的结局:______

⑤故事的尾声:______

(3)小说塑造了一位女共产党员______的英雄形象,她的性格特征:______

(4)在揭开老赵暗示的迷底,发觉叛徒黄有才等一系列情节中表现了黄淑英的:____________

(5)在敌人的毒刑面前她缄默,表现了黄淑英的:______

(6)临刑前,她面对死亡,那样安详,表现了黄淑英的:______

(7)作者通过黄淑英母女对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______。表现了______

(8)作者具体而又细致地描写了黄妈妈的思想变化过程,目的是什么?

(9)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自然景物的描写,目的何在?

(10)作者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了____________等手法。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分钟

()激疑质疑。

(1)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安排的?结尾有何特点?

(2)黄淑英是怎样一个共产党员?

(3)小说怎样描写了黄妈妈的性格发展过程?

(4)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精读导引。

(1)请你仔细读读第1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刻画了黄淑英的聪明颖悟和政治责任感。

(2)4段是全文的高潮,深刻表现了主人公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阅读时要认真体会。

(3)4段的景物描写也很有特色。如开头不仅衬托了黄淑英对未来的向往和为实现理想敢于牺牲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揭露了敌人的凶恶、残忍的本质。结尾的事物描写,不仅显示了黄妈妈埋葬女儿以后悲痛欲绝的心情,而且也反映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阅读时要深刻理解。

()疑难讨论。

(1)本文写完献出“党员登记表”就可结束了,作者为什么又安排了一节宣读党员登记表呢?是否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呢?

作者安排这个尾声是颇具匠心的,这一段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的形式宣读“党员登记表”既突出了保存党员登记表的重大意义——不仅保全了几十个党员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保卫了党组织的安全和党的领导力量,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又歌颂了黄淑英母女英勇斗争的精神对表达主题起到了概括、集中、深化的作用。

(2)黄淑英沉着冷静、聪明颖悟、对党无限忠诚,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为了保全同志,保卫党的组织,她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黄妈妈是个久经苦难的农村妇女,丈夫被杀,女儿又要干革命,她“恐惧”、“不安”,但严酷的事实教育了她,阶级仇代替了恐惧不安,她同情革命,帮助送信、联络,被捕以后,她把自己的命运和革命紧紧结合在一起,她由一个普通的正直的劳动妇女,成为了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母亲。

黄妈妈是在战争年代,从严酷的斗争环境中觉悟起来的千百万革命母亲的典型。

(4)课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交待了故事的时间、地点、而且烘托了气氛,刻画了人物,预示着情节的发展。

如开头对暴风雪的描写,黄淑英就义前的景物,都很有特色。

“速读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峻青、孙俊卿、《秋色赋》(3)

2.登记表、①寻找登记表  ②收藏、转移登记表  ③保卫登记表  ④献出登记表  ⑤宣读登记表(17)

3.黄淑英。机敏、勇敢、意志坚强,从容就义,献出了年轻生命。(10)

4.聪明颖悟,政治责任感。(10)

5.宁死不屈。(10)

6.视死如归、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10)

7.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党的无比热爱与忠诚的品质。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10)

8.黄老妈妈是一位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革命母亲。(10)

9.开头衬托白色恐怖的残酷,结尾作者把自然的春天和社会春天揉为一体,作者透过自然景物,反映了社会背景,对刻画人物起了重要作用。(10)

10.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10)

〖小资料〗

()重点内容图解。

1.开端:

区委书记被捕,黄淑

环境描写

突出黄淑英高度的政

 

英在老赵的暗示下终

心理描写

治责任感、机警、聪

 

于找到党员登记表

 

2.发展:

黄淑英意识到党内出

 

黄老妈妈坚强的性

 

了叛徒,将党员登记

 

格、深明大义、支持

 

表藏好

心理描写

革命

3.继续

母女被捕,黄淑英启

 

 

发展:

发母亲,把保存党员

语言描写

黄老妈妈坚定革命

 

登记表的任务交给妈妈

 

信念

4.高潮:

黄淑英牺牲,母亲为

 

黄淑英英勇无畏,老

 

保护党员登记表决心

环境描写

妈妈斗志更坚

 

继续战斗

 

 

5.结局:

黄老妈妈上交党员登

神态描写

老妈妈完成任务、保

 

记表

 

守秘密

6.尾声:

区委书记宣读党员登

环境描写

黄老妈妈成为

 

记表,讲述党员登记

语言描写

革命母亲

 

表的故事

 

 

 

()作者介绍:

峻青原名孙俊卿,1922年生于山东省海阳县,少年时当过小作坊的学徒。1940年参加革命,在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工作,1945年到1948年间,曾任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的记者,新华社分社随军记者,敌后武工队小队长。1948年春随军南下,1952年调中南文联从事专业创作。

描写革命战争年代斗争生活的作品,是峻青小说创作中成就最大的部分。《马石山上》、《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等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峻青这类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具有悲壮的风格,它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读者深受感染,令人振奋。

(成逸峰  设计)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