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还课堂以民主
          ★★★
【字体:
还课堂以民主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皖无为师范附属小学   彭荣辉

    初上讲台,由于才疏学浅的遗憾和教学经验的不足,常有幸去听一些老前辈们的观摩教学。其中,感触颇深的不计其数。然而在芸芸众生之中,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却是一位乡村教师。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天气闷得很。说句心里话,我去听课都有点勉强。何况又是第二节课呢?学生们更是漠然,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我不由得为这位教师暗暗捏了一把汗:完了,这节课完了。然而,结果出乎意料。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不只是学生,就是我这个身经百战见多识广的同行也不禁为其“以读带讲,以读促思”的巧妙设计所深深折服。那富有磁性的嗓音,那抑扬顿挫的语调让人听来科如痴如醉。透过他亲切的话语,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最可爱的人,看到了步履蹒跚的大娘,看到了泪痕满面的小金花,看到了拄着双拐的大嫂┄┄不料,正当我们沉浸在这动人的送别场面中时,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故障”——
   “读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这里主要讲的是大嫂做了一件怎样的事呀?”停顿片刻,教师随口答到:“是不是挖野菜失去双腿啊?”紧接着板书:“大嫂挖野菜失双腿。”
“不是,不是失双腿┄┄”有学生小声嘀咕。教师微微一愣。显然这小小的插曲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但只是一刹那的时间,他便又恢复了常态。“不是失双腿,难道是失单腿不成?”教师灵机一动,这样点拨道,“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圈出关键性的字词语句,再认真想想,交流一下。”于是,学生们就“失去双腿”和“失去单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自从语言文字中找出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我以为是失双腿,因为大嫂拄的是双拐。”
   “不对。你推断不准确,看书不仔细。”第二位同学显得振振有词。“书上只是说‘您架着双拐┄┄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伤好之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并没有直接表明大嫂失去双腿。大嫂拄的虽然是双拐,但可能失去的是两条腿,也可能只是一条腿。”
  “对。我前天还在医院里看见失去一条腿的叔叔靠着双拐走路呢。”第三位学生语气更是有力。
   “对!我认为不能说‘失双腿’,应该说‘失去腿’好一些。”
    辩论的结果趋于统一,教师也不由心悦诚服。,郑重其事地擦去“双”字,换上一个大大的“去”字。“咦!”学生们群情振奋。“同学们,这‘去’字来之不易,可谓一字值千金啊!”教师会心微笑,学生也显得异常激动。是呀,谁能料到这节外生枝的小插曲能为本节课平添波澜呢?这“失双腿”和“失去腿”的一字推敲,教学参考书上忽视了,教师忽视了,可是现在却由读书仔细、思维敏捷的孩子们指出来了,这怎能不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
    这节课之所以能收到如此意料不到之后果,寻根求源,显然得益于教师尊重了学生的理解。阅读教学,是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的训练,贵在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感知中去认识事物,体会思想。可见,理解是其灵魂。试想,这位教师如果不尊重学生的理解,一意孤行,高高在上,一览众山小,非要掰开学生的嘴,填鸭式地进行贯疏,对学生的理解不问青红皂白,便一棒子打死,那学生思维之花还会灿烂吗?学生的学还会主动积极,兴味盎然吗?学生还能倍尝成功的愉悦吗?
    作为听者的我,感动不已。我为教师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动,更为学生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动。放眼现实,这样的教师究竟有多少呢?毕竟让人遗憾。应试教育的路,我们似乎走得太远了,也太久了。以致让我们失去的太多太多。是呀,教学是一项双向活动,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笔者以为,为了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理应在认请教学本质的基础之上,牢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理解,还课堂以民主。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