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豪地说:“我会读”
葫芦岛市实验小学:梁艳
“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标》)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一篇篇优美的小文既贴近儿童生活,又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既便于学生学习语言,更利于进行朗读训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能真正自豪地说出“我会读”,我主要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说出“我想读”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设计了“每日一问”。即每天让学生做课前预习读,但是在读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学习《月亮的心愿》之前,我问他们:“你们的心愿是什么呢?”在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白之后,我说:“月亮也有个美好的心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每每自已读书找到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此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我和家长共同构建了家庭朗读展示台,即让家长做评委,要求孩子每天把学习的课文读给家长听,让家长为自已打星。班内再利用晨读时间交流,评出朗读进步星。这样学生每天在自我成功的愉悦之中读书,兴趣与日俱增。很多孩子由“厌倦读书”变成了“喜爱读书”,内心真正由“不爱读”变成了“我想读”。
多样化的朗读形式,非常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配乐读,在轻柔舒缓的钢琴曲中,孩子们往往会被打动,入境体验。还有领读,轮流领读课文,容易让孩子产生责任感,成就感,使朗读热情倍增。
二、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让学生说“我能读”
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孩子们入学刚刚不到一年,朗读没有方法,常常会出现丢字,添字、破词、断句等现象。因为失误又往往不敢读,以致于不愿读。因此,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朗读 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专门在周四开设了读书课。首先多做范读。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尤其是对于模仿力极强的低年级小学生,更显得尤为重要。恰当地运用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帮助非常大。
其次,要逐一对学生进行指导。无论哪位同学读后,我都会组织同学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然后让他有针对性地再读一次。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朗读水平普遍有了提高。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大胆地练习读,读给自已听,读给别人听,我还组织班里同学成立了若干朗读互帮互查小组。一人读,组内评,逐步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朗读指导中,我从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例如在学习《两只小狮子》一课时,有狮子妈妈这样一段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孩子们在读时就出现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读得很低沉,他说狮子妈妈看到孩子这么不争气,她有些难过;有的孩子读得很激昂,很有力,他认为狮子妈妈是在鼓励孩子要学会生存,所以有要有力量;还有的孩子认为这段话要读得轻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因为他的妈妈对他说话时就是温柔可亲的。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么比独特的情感体验更宝贵的呢!
正因为孩子们个性化的阅读得到了尊重和肯定,才使他们树立了“我能读”的信心。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自豪地说“我会读”
1、用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台。
新课标提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如:“你读得真不错,如果能把这儿读得再重些就更了不起了。”“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景色”“真是个小百灵鸟,声音太好听了,如果再稍稍响亮一些,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是泛泛地一味表扬,而是表扬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可出现画面,让学生给画面配音,评出“优秀配音员”;在学习《要下雨了》时,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还可以让学生表演,要想表演好,读好课文是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完成。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长期在班里设置“朗读大擂台”也是很好的一种形式,还可以拓宽课外阅读。首先择优选一名同学作朗读擂主,每周举行一次“朗读打擂赛”,其他同学都可以在平时多加练习,争当擂主,我种方式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进取心,也可以在班里掀起比赶争先的读书热潮。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相信总有一天,每个孩子都会自豪地,发自内心地说:“我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