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研究型学习模式的构建(方案)
          ★★★
【字体:
研究型学习模式的构建(方案)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金坛市涑渎中心小学 徐吉华
                                                邮编:213232  电话:0519-2731743
      一、研究背景
新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呼唤创新型学习。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确实是“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的有效途径,它“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以科研为先导,靠科研兴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许多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和教学改革之中,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申报的《开放性学习的研究》被常州市立为课题。
基于上述的认识和条件,针对校大课题,本组选择了学习过程的开放性进行研究,制订了《研究型学习模式的构建》这一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和实验。
二、概念界定
研究是指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研究型学习是指学生凭借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研究的步骤,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                
三、流程图
学      生
表层研究               发现问题               评     价
深层研究               提出问题               引     导
联想研究               讨论问题               激     发
质疑研究               解决问题               教     师
本流程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分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地进行研究。
四、理论依据
1、当代教学理论的一般原理
当代教学理论提出的基本要求中,强调必须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其创造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会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研究型学习吸取了“问题法”、“发现法”的优点,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自主获得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培养研究、探索、创造的态度和方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至理名言,他主张素质教育应该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走出教材,致力于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提高研究能力。
2、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原理
首先,学习必须解决新旧知识构成的心理矛盾,认识才能向前发展。解决矛盾的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新知被接受前,矛盾是以问题形式的内部语言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若不注意诱发,就会造成思维僵化。因此,应提倡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研究”行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其次,学习心理过程有“学—思—疑—问”四个环节,其实就是逐步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既获得新知,又提高能力。
五、研究目标
课题总目标:努力构建研究型学习模式。
课题工作目标: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发展目标: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增强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素质,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研究内容
研究型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其内涵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致力发现和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研究。
(一)发现和提出问题
1、发现问题是前提,是研究赖以进行的基础。因此,发现问题的途径是研究内容之一。面对各种类型的课文,研究在各个层次的研究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2、提出问题是研究的内容,必须致力于选择问题的研究。只有问题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解决的可能性时,研究才有价值。
(二)讨论和解决问题
1、在问题提出后,并非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自觉地投入研究,需要强化学生的动机,必须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应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单纯兴趣向自觉研究转化,在研究中一直保持极大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问题的讨论与解决都应由学生自主进行。要研究小组学习的优势。研究讨论过程中分工、讨论、评价的开放性。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有关学生在研究型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如何选择合适的引导方法,查阅相关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接纳和运用新的相关信息。
2、观察、调查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的观察、调查,设计出更有效的研究型学习的新途径。
3、实验研究法。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设计的方案经受实践的检验。
4、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所提供的有关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
八、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准备阶段(2002、1、——2002、4、):
(1)组织理论学习,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2)确立课题,设计方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3)组织课题组。
(4)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02、5、——2003、5、):
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每学期举行一次交流研讨活动,进行阶段性小结,搜集课题研究的有关典型资料。
3、总结阶段(2003、6、——2003、7、):
(1)课题组的总结、回顾。
(2)课题组的材料整理。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
(3)课题的鉴定结题。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
组    长:徐吉华 
副组长:史天一 
  组    员: 中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十、成果的形成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中体现研究性。
2、课题研究报告和支撑论文。
3、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获得发展。

(此文尚未发表,诚请各报刊杂志编辑前来指导。)
版权归徐吉华所有,谢绝引用、转载。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