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数学论文 >> 资源正文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
          ★★★
【字体: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9

一、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严重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而提出的改革举措,其目的在于真正落实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实现个性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最基础的素质教育。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理应 坚持联系教学实际,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发展,坚持打好基础、发展 智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每一个学科改革的必然 要求和紧迫任务。
    二、明确培养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1.继续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数学知识 和基础的数学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必须继续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 实掌握好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直观,重视过程;②突出重 点,分散难点;③重视对照比较,区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④重视归类整理,使之序列化、系列化;⑤重视 网络化,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⑥注意巩固、运用。
    2.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注意 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 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从教材的角度说,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 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具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能力。
    重视发展学生智能,教师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坚持启发式教学,善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②重视知识结构,给学生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③坚持有意义的获取知识 ,使新知识能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联系;④强调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 问题的思路;⑤坚持发展性,使教学目标既符合现有的发展水平,又高于学生原来的发展水平;⑥加强训练, 特别要重视基本计算训练、基本数量关系训练、数学思维训练、解题思路训练、数学语言训练等。
    3.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 学与其它学科一样,也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适时适度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必须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①联系实际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从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 高学习的自觉性;②结合教材的德育因素,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 科学的情感;③结合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教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4.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 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 核心因素。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以教师愉快、喜悦的情感影响学生;②以教学方法 的生动性、启发性吸引学生;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④以学生思维的成果刺激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⑤以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动力和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小学阶段是 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科学引导,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数 学课的特点,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②认真阅读课本;③主动参与学习,积 极探索和思考;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⑤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⑥与人合 作,知识互补;⑦作业整洁,格式规范、计算细心、解答正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
    三、遵循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教,不是把现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传递给学生,而根据知识的内 在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学,不是吞咽现 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而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全身心地投入到听课、讨论、问难、解答、实验操作 、练习、总结评价等系列学习活动过程中。
    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有自信、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参与;四要保证时间, 如观察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操作的时间等,使参与落到实处,不走过场。
    2.坚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义务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 全体的教育。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基本的学习水平标 准,以构成学习目标的第一层次,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水平 要求,构成第二层次的目标体系,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要分析 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补差,坚持每个例题、每个小节、每个单元的知识及时补救,及时过 关。
    3.坚持“适应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 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学要研究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研究新 旧知识间存在的共同要素,研究新旧知识间存在的共同原理,使新的知识很快能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同 时,充分估计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把握学生发展的最大可能性,从而采取适当的教学 策略,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坚持“过程化”教学原则。“过程化”一指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二指重视教学活动的思维过程,三 指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数学,记住揭示数学规律的各种结论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忽视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课堂 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做的,教 师只起引导作用。
    学习数学,不能忽视数学活动的思维过程,如定律、公式的论证、推导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等。同 时还要重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等。
    5.重视教法、指导学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选择教法要讲求实效 。在一节课中,究竟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要从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实际出发。 着眼点要放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等方面。
    改进教法,要重视使用教具、学具,使教学更符合儿童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改进教法,要 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法,要重视学法的指导 ,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课本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
    四、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
    1.仔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实现 这一过程的前提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钻研、理解和把握。教师钻研教材时,要对教学内容从整体上 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 展;明确所教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做到竖成线,横成片。同时还要对每道例题、习题、思考题以及有关文 字说明进行认真研究,准确地把握其深度、广度,明确所教知识的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再科学地组织教学。
    2.制定全面、恰当、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是指教学目标必须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 能力、发展智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教学目标要恰当是指教学目标不能一般化,抽象 化。在一节课里,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哪些知识需要简单应用,哪些知识需要综合运用,通过什么手段(或方 法)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结合什么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都要明确具体。只有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才 能对教学具有导向、调控作用。
    3.合理组织教材内容。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按照大纲顺序编写成教科书形式呈现出来的。它不是现成的理想 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教学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应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数学知识的科学性,着眼于知识的承上启下和本节知识的深化、完善,形成较为有序的 知识结构,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知识结构与思维统一起来,使之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此 外,构建课时教学内容时,还要注意深浅适宜、份量恰当、重点突出。
    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分配教学时间。不同的课型,其教学环节不同。如新授课一般包括复习(准备 铺垫)、引入新课、学习新知、练习、小结评价等基本环节,练习课一般包括检查复习、提出练习的目的要求 、课堂练习、反馈调节、布置作业等环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环节。
    恰当分配教学时间,就新授课而言,复习时间3分左右, 引入新课1分左右,新课一般不超过20分,练习1 5分左右,小结评价1分左右。以上时间分配,其原则是一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动脑 、动手、动口,二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基本做到作业当堂完成,一般不留课后作业。
    5.优化练习设计,提高练习质量。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练习结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 握知识、发展技能。因此,教学必须认真设计练习。
    设计练习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及时性、适量性。
    设计新授前的准备题,要注意习题与新知识的联系,它或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或与新知识有共同要素,或 新知识的学习与它在方法上有共同点等。也就是说,新授前的复习题要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设计新授后的练习题,除了要注意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外,还要特别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坚持先易后难 ,先原型后变式,先基本后综合,先巩固后深化,使练习层次形成一个动态的发展水平。
    为了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教师还要注意练习的形式。
    总之,一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同练习的设计关系极大。因此,教师要坚持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设计练习结 构,使练习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练习能更好地为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智能服务。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