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历史论文 >> 资源正文
浅谈图示表格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字体:
浅谈图示表格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万海泉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浅谈图示表格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关键词 ]  图示  表格  历史教学  运用

[摘    要]  历史教材所涉及的人事很多,头绪很复杂,信息量也相当大,因此历史教师应对历史信息进行提炼、浓缩、概括、集成等加工处理,取其“纲要信息”,用简炼的语言文字或图示图表传递给学生。图示表格法是通过以图示意,以表解意,并用利用各种简明的符号和浓缩的文字,构成清晰美观、通俗易懂的图示表格样式,以表述各种概念,统摄“大板块”教材,反映知识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图示表格法引进历史教学,丰富了历史教学方法,提高了历史教学质量。

 

图示表格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工具,它们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历史。在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时,人们就在洞壁石头等上面记刻原始符号,到现代尖端科技领域,图示表格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将图示表格用于历史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登高纵远,综观教材,有效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图表优于文字,它形象具体,简洁明了,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文字说明,使人一看便知。将图示表格法充分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能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能起到文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它既可以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感,又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发展线索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要领,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笔者试就图示表格法在历史教学与历史知识复习中的作用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就教于诸位同仁。

一、       简化教材、纲举目张

 

运用图示表格法,在教授新课时可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立体的认识,充分感知课本教材,从而使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深刻的认识,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起到一种简化教材、用简明的符号代替冗长的语言的作用。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分析战争爆发背景;按时间、方位串连战争经过和结果;通过对战前战后中国政治经济的比较,分析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归纳下列图示:

        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加紧扩张

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专向衰落     危机四伏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侵华利益

        第一阶段:1840-1841珠江口     天津白河口

经过    第二阶段:1841-1842广州     厦门    定海镇海宁波    吴淞口    南京:签订《南京条约》

⑴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中美、中法条约

         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独立主权     主权被破坏     鸦片战争是

影响                                        经济:自然经济     逐步瓦解       中国近代史

         ⑶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的开端

         ⑷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变化

         ⑸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通过这种图示教学法,不但使知识点简洁明了,使这一节丰富的历史知识系统有绪,把图示表格法引进历史教学,将实现图示与讲述两种历史教学方法合理结合,改变了单纯的语言讲述和单一的条目性板书,可以获得1+1>2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讲述太平天国天京变乱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天京变乱领导集团内部斗争错综复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几字图”将天京变乱中的各种矛盾及过程表示出来:

                          洪秀全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从上图的“几字图”使天京变乱的经过一目了然。它再现了历史知识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历史事件的整体性,演示了天京变乱各个矛盾斗争的过程。它从宏观到微观,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使僵硬的历史知识活跃起来,产生空间立体感,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形成记忆经久不忘,从而提高了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知识整理,化零为整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平时学到的点滴知识,如果不构成一个系统,其用处就不明显,一旦通过综合性整理加以系统化,它们就变得非常有用了。通过图示表格法在历史教学和复习中的合理利用,可以强调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突出历史概念的纵横联系,还可以发挥图表直观、鲜明、简约的重要特征。如在复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内容时,可以将分散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十几个章节中的与无产阶级革命有关的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将他们整理成一张图表的形式:

无产阶级的形成、壮大和斗争

 

时期

主 要 内 容

18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后,整个资本主义分裂成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19世纪40年代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诞生。

19世纪60年代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世纪70年代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无产阶级作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世纪80年代

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标志是在各国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和团体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二国际。

20世纪初

列宁主义诞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

十月革命后

第三国际建立,国际工人运动出现新的高潮(1982-1923年)共产国际为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

二战后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纷纷建立,60年代起,走上改革探索之路。

 

上表将零散的知识整理综合为比较完整的知识,不仅脉络清楚,而且将繁杂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在复习中便于理清无产阶级的形成、壮大和夺取政权斗争的线索,并将繁多的内容化为一简表,使学生一目了然,容易记忆。

在复习中国近代史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五次侵华战争》、《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一览表》等图表(表略),可以起到综合知识,系统有序的作用。

 

三、纵横比较,理清脉络

 

一切历史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或左右相承或左右相关。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比较,可以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纳入到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之中,并抽象概括出阶段特征。如在学习明朝和清前期的历史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资本主义萌牙产生缓慢发展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文化: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北京保卫战胜利

      民族关系       与鞑靼修好

                     平定叛乱,管辖东北、西藏         统一多民族

                     确立疆域,稳定行政区              国家巩固

     对外关系  明抗倭斗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抗俄斗争

 

这个图表让学生明了在某个整体中包含了哪些因素,并把这些因素有机地组织在一个图示之中,它也反映了一个整体的内在联系。“经济:资本主义萌牙产生缓慢发展”、“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文化: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民族关系”等显然属于“史”,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则属于“论”。而老师正是运用图示中的各种符号把史论两者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再如:世界史上的四次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史实,可从背景、领导阶级、运动主力、斗争方式、结果和作用、特征等方面列成表格(表略),纵向比较联系,系统掌握在不同时期各方面的异同和阶段特征。

又如:在讲述1848年欧洲革命的发展概况时,可用纵横交叉的图表法进行巩固复习。

      意大利        法国       普鲁士    奥地利    匈牙利        俄国

 


1848.2  最早进发      二月革命                                          准备干涉法国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在 柏村起义,  维也纳起义,布达佩斯起  沙皇出兵绞杀罗马尼亚

巴黎改组共产主义 马恩回国投  梅特涅出逃            革命,帮助奥地利镇压

1848.3            同盟中央委员会   入革命                               革命

1848.4           

 


1848.5                            马恩继续战斗                          沙皇入侵匈牙利

1848.6             巴黎工人起义被

镇压

1848.9                                                     匈牙利革命

                         被镇压

 

 


四、宏观认知,完整体系

 

在讲授世界近代史时应该首先让学生掌握总体知识结构及线索: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它始于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其中1870—1917年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纵观整个世界近代史的发展共有三条线索和四对矛盾。三条线索即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四对矛盾即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据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和年表,进一步丰富、充实刚刚获得的感性认识,形成总体知识结构。接下来对每一条线索的内容概述,进一步充实总体结构。图表如下:

 

综上所述,图示表格教学法是反映历史知识内在联系的最适宜的教学方法之

一。它把历史知识要点浓缩化、感性知识理性化、具体内容抽象化、复杂关系简单化,使学生能集中注意里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图示表格教学法也符合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多用图示表格教学法,把它用好、用精、用透。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