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 137100
盛丽梅 、杨宝东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唱“主角”,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灌输了多少知识,使教学与生活脱节、与学生实际脱节,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真理形成的过程教学。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甚至不会运用学到的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无论是“从例到理”,还是“从理到例”,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推导,从而发现概念,并从中发现前人研究总结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继而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不要学生去寻求这些问题预定的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以及多种可能的解释。它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所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新的学习方式。其目标是不以终端结果为满足,而在于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并发现新的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如何把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一条深切的体会,这就是必须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调控者——教师是“导演”。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是教学内容的促进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具体说,教师主要扮演以下几种角色:
(1)“总导演”,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讨论案例,保证讨论不偏离主要方面及目标,向学生质疑,回答学生知识方面的一些问题,维护课堂秩序,促使学生缜密分析并作出合理的决策。整个讨论过程由教师把握和调控,起“导演”作用。
(2)主持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就是主持人,说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学习程序,规范操作方法,维护教学秩序,控制发言顺序及学习进度,使讨论围绕主题进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启发者。教师帮助启发学生,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提问,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当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应及时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来活跃学生思维,起到点醒、催化的作用。
(3)引导者。在讨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讨论时往往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不休,这种情况会严重干扰讨论的本意,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纠正,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沿着分析案例中的基本事实 基本问题 基本理论的思路进行讨论,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效果。
(4)点评者。教师要将自己置身于学生讨论之外。教师的任务是促成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发言、思考,做出决定,教师做倾听者,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发言,让学生有受重视的感觉;同时,要适当插话,或点评学生们的发言;或纠正错误观点;或提出反问,推进思考;或风趣幽默,调节课堂气氛。这时要求教师的话不在多,而在于精、适当、适时、到位。
(5)协助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的观点更能站得住脚。对一些学生不甚明确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总结、鼓励等方式,澄清模糊认识,得出正确结论。
(5)总结人。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必须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而只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个案例可以允许存在多种正确的解决办法,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一刀切",对一些有答案的案例可将案例真实处理情况及结果告诉学生,但重在说明处理的理由,没有答案的,老师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教师在表述自己的看法时,最好不要用绝对性肯定的语言来强化自己的正确。要知道,只有满意方案,但没有最优方案。只有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上、思路上,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能力。
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该扮演的角色有:
(1)演讲者。在案例教学时,最忌教师经常插话,长篇大论。高明的老师在课堂上往往很少露面,以少讲话为宜。
(2)评论家。教师不要频繁地、急急忙忙地对学生的见解强加指责或干涉,不要评头品足,吹毛求疵。
(3)仲裁者。当学生发生争执时,教师不应马上评判是非,要知道,教师的见解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全面的,不能总以"权威"自居,教师过早下断语,实际是终止讨论。
二、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和互学,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主角”。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他人展开讨论和辩论。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可以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具体来说,学生应该做到:
第一、认真准备。学生应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资料中寻找问题,发现线索;要能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预料并作好记录,拟订发言提纲。
第二、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应积极参与,积极发言。案例分析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提供了机会与场所。学生应以案例中的"身份"或"扮演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假设案例"中的问题,运用思维判断,针对案例提供的情况,拟订方案,制订方案实施程序,确立实施重点直至撰写总结报告。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凝聚力。
第三、总结收获。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案例讨论后,学生应总结自己在案例阅读、倾听、发言准备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新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案例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进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调控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共同研讨,形成观点,培养能力,只有两方面相互促进、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
盛丽梅、杨宝东
2005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