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应该怎样贯穿新课标的精神?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以往为了维持好课堂纪律,我们常常要求孩子们坐端正,不许讲话。其实,太多的限制会使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致。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孩子们的朋友,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我在上课时,常讲一些健康有趣的笑话作为开场白,尽量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老师教学的语言和方法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给孩子们多些宽容和耐心,多些呵护和关爱,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生作业时,我允许他们自由地组合、几个人一起讨论,在表现的方式和选择材料上也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在完成作业后,我让他们自己把作品贴到展示栏,给他们感受到美术课主要是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比较容易发挥个性特长。
创造亲切的课堂气氛曾经有人做过实验,人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更容易激发创作灵感。因此,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亲切的课堂气氛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地使用鼓励,表扬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加以肯定,这样做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作,实践欲望。同时,恰当的音乐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上《飞向月球》这一课时,我从开始上课直到下课,40分钟内我选取了20多首有关月亮的歌曲。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氛围中,在创作绘画时,孩子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怀着对月亮的美丽憧憬,作品效果相当出色。
综上所述,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只能交出画匠;而创造性的教学却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孩子的潜力是无可估量的,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另外,课堂始终是孩子们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侧重理念,且浅显易懂。提出问题以后不应多加约束,让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讨论时,教师只是指路灯,结论应该让学生自己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