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美术论文 >> 资源正文
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
        ★★★
【字体:
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
作者:杨堰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
                          三坝小学:杨堰
“娱乐是花,务实是根,如果要欣赏花的美丽,必须先加强根的牢固。”这是一句爱迪生的至理名言,我认为它同样适合于我们教学工作,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就是我们的根,搞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根本所在,在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合格的"人"为标志的现代素质教育一浪高于一浪的今天,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而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呢?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为主,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在此我结合自身实际课堂中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内容上从注重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转变。
    在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上,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大部分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忽视了儿童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湖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谢丽芳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幼儿绘画并非仅仅是纯粹意义上的一幅图画的完成,它的稚拙、天真和浪漫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涉及的。她提出了“不教而教”的隐性教育方式,这和美国罗恩菲德所倡导的"儿童中心论"如出一辙。"教师只不过是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教"被认为是伤害儿童创造力或将成人标准强加儿童。这种观点虽说有失偏颇,但在目前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我认为:"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三年级的美术课上,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画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山水;有的则像树林这样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使终把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才能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起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方法上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例如我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大海发出的声音;然后把心中的感受通过画笔描绘出来,让学生大胆尝试,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三、正确评价儿童绘画,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我使终给予激励和表扬,作为一名教师,千万不要吝啬的连一句表扬的话也不说,如:你画的真棒,你的色彩真漂亮,你比老师画的好等等,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平时学生作业中表现出点点滴滴的进步,用激励的语言进行表扬,这样能促使学生奋发努力的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有一点思想及创造性我都会加以引导提出表扬。记得有这样一个学生它把麻雀画的像凤凰一样并且用了很多装饰色彩,我认为这就是创造。
    儿童画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语言,是儿童对现实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一种工具。我们只有努力去理解并认识其意义,从过程入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因为小学美术教学并非是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而是培养良好的艺术素质。
    总之,儿童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真正实现审美、认识、教育(包括智力、情感等因素)三者并举的功能,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以上是我对美术教学的看法和体会,不到之处请给予指正。
3A Disk网络硬盘